崇祯不迁都不议和大家怎么看 。从气节 军事 政治 分别分析我想知道到底是他太笨了还是

太傻了
2025-03-24 21:44:55
推荐回答(7个)
回答(1):

他一不笨二不傻,而是形势所迫无可奈何。不迁都是没钱迁,你以为迁都很简单麼?皇帝坐个轿子悠哉游哉跑到南京去就算迁都了麼,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北京的上万官僚要一起走,加上家属得有十几万了,吃喝拉撒睡怎麼解决,几百年的资料档案也要搬,各部门的重要的值钱的东西都要搬,有那麼多马拉吗,有那麼多的夥夫搬吗,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吗,而崇祯是真的没钱了,钱在哪里,都在那些文臣武将贵族手裏,他们一毛钱都不肯拿出来,他们也不会同意搬。
如果是在和平年代,那还有可能,在内乱四起的时候,谁来保证这一大群老爷的安全,随时会被知道消息的大顺军奔袭一窝端了。
议和更不用说了,那帮官僚没点本事还要代表你祖宗骂你,还要站著谏官的名声,你又打也打不得杀也杀不得,最主要的是议和是白议,军事上抗不住,议和完了还是会继续被灭掉。
崇祯真的是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已经绝望了。
气节上,他确实是不敢弃都不敢议和,不能愧对列祖列宗。军事上,迁都议和都没有可行性,除非出现军事上的对峙,但这已无可能。政治上,迁都北方即全完了,且皇帝的威望降至最低,再也无法号令各地军阀,本来就没人鸟,最後去了南京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不过只要真能跑到南京去,还是有希望的,整个北方将作为缓冲区,大顺与满清鞑虏争夺,而明可以在江南狗眼餐券,若真心整顿吏治,还是有点希望的。

回答(2):

1、从气节上,早有定论——崇祯是少有的“天子死社稷”皇帝。
2、从军事上,朝廷无主将,杀袁崇焕、贺疯子,等于自毁长城。
3、从政治上,显然技差一筹,缺少战略眼光,这是丢江山根源。
4、从性格上,自负、冷峻、多疑,最终导致杀身成仁,是悲剧。
他不笨,相反很精明,但不是大智慧,国情决定、性格决定悲惨了这一结局,

回答(3):

政治上,不够冷静,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退让,什么时候该强硬
气节上,有股酸气,太讲气节了,以至于为了面子输掉了里子
军事上,笨蛋一个,刘邦都知道天下太平了再杀韩信,一个火爆脾气的袁崇焕,至于吗。

崇祯是一个能够守成的皇帝,却不是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皇帝,他能吃苦,肯勤政,但没有用,明朝的问题不是靠勤奋能解决的,他既没有能臣协助,也没有战略眼光,即使再最危难的时候也不知道靠改革来搏一搏,缺乏政治眼光,缺乏机变能力,缺乏铁腕手段,缺乏圆滑的政治手腕,不能说他笨,只能说他不适合搞政治,生下来就是个悲剧男主角

回答(4):

政治的平庸是崇祯最大的失败!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另外以为皇帝,清宣宗道光...把唐太宗挖出来`~~~让他给我出谋划策!~!` ...此事已经不可为!大明到...

回答(5):

气节;他本人算是个善良皇帝,当上帝王有想挽救明朝江山,但是奸臣当道,国家严重腐败导致他无力挽救,只得弃之朝政而沉迷昏暗迷惘之中, 军事;他重整军队,修驻城墙,但是,我说了就是他无力挽救了,国家已经是遇风则垮的地步,所以他搞了些事,但是还是不行。力量有限,仅凭他一人是不行的,他也想过要找个知己,但是朝廷没一个人看得中,所以他把仅有的权力用在了第一件事上就是防御。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政治:他刚开始是很用心除贪官,发现国家弊端太多,他就不干了,也玩了起来。 崇祯皇帝虽是明朝末帝,但是刚登基的他有力挽狂澜之决心,想让国家重复昔日之强盛,但是一个人是无法做到,因朝廷已到黄河之边,他深知已经不可能改变什么,再加上李自成的起义军,还有清军,崇祯便等着别人来杀,玩了几年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临死前希望李自成不要伤害百姓,他们是无辜的,随即,崇祯便自吻而死,时年35岁,在位17年。他刚当皇帝是年轻有为之君,力图振兴国家,但是国家已是朝不保夕,最终他灰心丧气丢弃国政而埋伏享乐,国家成这样完全是前面几个皇帝造成的,根本怪不了崇祯,因为他登基就已经这样了。只要我还记得他改革过就行。

回答(6):

崇祯自杀前 杀了自己的老婆女儿 还留个条子 写不要杀我的老百姓 还是有些气节的
军事 只能说用人不当 疑心太重 我感觉他不是笨 是历史环境问题 政治还可以吧 造反也不全是他的错 谁叫他点正呢 满已经统一了北方 内部又有个闯王 内忧外患啊 悲哀

回答(7):

崇祯想做中兴皇帝气节是有的,煤山自杀就说明了。可惜他能力太差,又猜疑心太强,皇太极用了一个低级反间计他就把袁崇焕杀了,从此关外再无屏障。政治上明末的腐败和晚清不相上下,烂到骨子里了,想整治也整治不了了。军事的失败和政治的腐败是分不开的,萨尔浒大战20万明军全军覆没就是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