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向东流

谁能简要介绍一下黄河的情况???
2024-12-04 20:06: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河段和名胜有:

充满活力的上游河段--这一河段号称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其中从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川峡相间,河床比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规划利用落差超过1200米,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占全河的近50%。平均年发电量近600亿千瓦时。

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在这一河段有以下两个著名的地方: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黄河,古称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黄河情况如下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参考资料:http://huanghe0258.blogchina.com/2731516.html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长度5500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汉字--"几"字。
人们常说黄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说明黄河含沙量很大。

黄河全长5464公里,为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4.2万平方公里),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8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在中国各大江河中居第8位。黄河含沙量极大,年输沙量16亿吨,平均含沙量达35公斤,是举世闻名的多沙河流。黄河的主要支流有上游段(河源至河口镇)的大夏河、洮河、湟水(包括大通河),其中洮河是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斜山东麓,在刘家峡附近入黄河;中游段(河口镇至河南郑州的桃花峪)的无定河、汾河、渭河、伊洛河,其中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的鸟鼠山,横贯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在潼关汇入黄河;下游段(郑州以下至河口),此段处于华北平原上,是地上“悬河”,黄河两岸几乎所有河流都无法注入黄河,只有发源泉于山东泰山的汶河,居高临下,借助于京杭大运河,才使其一部分水量注入黄河。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从南到北属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

回答(2):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河段和名胜有:

充满活力的上游河段--这一河段号称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其中从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川峡相间,河床比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规划利用落差超过1200米,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占全河的近50%。平均年发电量近600亿千瓦时。

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在这一河段有以下两个著名的地方: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回答(3):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河段和名胜有:

充满活力的上游河段--这一河段号称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其中从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川峡相间,河床比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规划利用落差超过1200米,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占全河的近50%。平均年发电量近600亿千瓦时。

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在这一河段有以下两个著名的地方: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回答(4):

黄河,古称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回答(5):

黄河全长5464公里,为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4.2万平方公里),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8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在中国各大江河中居第8位。黄河含沙量极大,年输沙量16亿吨,平均含沙量达35公斤,是举世闻名的多沙河流。黄河的主要支流有上游段(河源至河口镇)的大夏河、洮河、湟水(包括大通河),其中洮河是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斜山东麓,在刘家峡附近入黄河;中游段(河口镇至河南郑州的桃花峪)的无定河、汾河、渭河、伊洛河,其中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的鸟鼠山,横贯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在潼关汇入黄河;下游段(郑州以下至河口),此段处于华北平原上,是地上“悬河”,黄河两岸几乎所有河流都无法注入黄河,只有发源泉于山东泰山的汶河,居高临下,借助于京杭大运河,才使其一部分水量注入黄河。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从南到北属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