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学生参与传销的原因,谈谈如何防范传销陷阱?

2024-11-30 20:35:0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利益驱动。
  很多人想借传销发财,改变自己的生活,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社会接触面不广,往往急功近利,对生活的期望值过高,很容易被那些宣称能暴富的传销组织“洗脑”,上当受骗。同时,陷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较为贫困,一旦被骗,无法索回交出的钱,但又想挽回损失,于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传销链强大的控制力。
  大学生一旦进入传销链条,身份证、现金、通信工具等都被收走,传销组织天天对其进行“洗脑”,让他们相信那些天花乱坠的说法。同时,很多陷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性格较内向,朋友少,容易相信他人。
  群体暗示和从众效应。
  有关心理学专家表示,一件事,一个人讲得再荒唐,几个人在一起谈就不觉得荒唐;大家一起失败,痛苦就由大家共同分担;如果大家都被欺骗,反而不觉得被欺骗。这就是群体暗示和从众效应的作用。在群体暗示中,文化水平高的人更容易受到暗示,这是因为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为强烈。
  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
  高校纷纷在后勤、教学领域启动改革,却忽视了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学校实行学分制,大家各选各的课,一个宿舍、一个班的同学各有各的课堂。有的同学身陷传销组织,很长时间见不到人,周围的同学也不会觉得奇怪,学校管理部门也难以发现。
  此外,传销活动往往披着合法公司的外衣,有的打着“特许经营”、“连锁销售”等看似时髦的旗号从事传销活动,带有很大的欺骗性,这也是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轻易上当的原因之一。

  防范对策和建议:
  加大打击力度。传销活动屡打不止,工商、公安等部门应一起商讨研究一个综合治理的办法,包括思想宣传教育、集中专项行动、典型案件分析、受骗上当人员现身说法等,适当时间召开会议,作出部署。多部门共同打击,形成打击传销合力。
  不断加强宣传,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工商等政府部门要在高校中不断加强打击传销典型案例剖析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坚定大学生抵制传销的决心;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法律意识教育,使他们不再成为“不识人间烟火”的“温室花朵”;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宣传传销的危害、常用的欺骗手段,使大学生提高识别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
  提高发现能力,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往往伴随着侵害消费者权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走私贩私、非法集资、非法经营、非法买卖外汇等大量违法行为,不仅违反国家禁止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规定,还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行为管理、税收、金融、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隐患。
  培养大学生志愿者成为反传销新力量。打击传销除了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外,社会力量也是巨大的。反传销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广大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众一起站出来。培养大学生作为反传销新力量,是解决当前高校学生误入传销陷阱的有效途径。

回答(2):

没钱花呗,大学生太多呗,贪官太多呗,看到的好东西太多呗,享受心太多呗,加大对学生的洗脑力度,编造些传销如何害死多少人的故事给灌输下呗

回答(3):

大学生接受能力强,对新生的事物接受的比较快,传销并非一定是不好的东西,在国外传销很普及。传销只是一种销售模式,在国内合法的称为直销,不合法的称为非法传销,传销与直销区分也比较容易,传销很多都是没有实质性的商品,或者商品价格高的夸张,往往是几块钱的东西在传销组织里就变成几百几千。

回答(4):

海莱人漂过~~~~

回答(5):

海莱人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