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在公元500年左右
我们都知道,数学计算的基础是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离开这些数字,我们无法进行计算.其实,这些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发源于古印度,后来被阿拉伯人掌握、改进,并传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以后,以讹传讹,世界各地都认同了这个说法.
在阿拉伯数字发明和传播以前,没有这十个数字符号,人们如何计数呢?那时候,聪明的人才会用一根垂直线表示1,两根垂直线表示2.如果是10 呢,就用n这个符号来表示,至于百、千、万等,还得用另外的符号来表示.当然,这是很麻烦的,比如98,就得用九个n和八根垂直线来表示.后来,罗马人改进了一步.他们采用在高数值符号的左面加上一个低数值符号的办法来表示这个高数值减去低数值后得到的数.例如用L表示50,X表示10,那么XL就表示 40.反之,在高数值符号右面放一个低数值符号,则表示它们相加后的数值,例如LX就表示60.但这种方法仍然不太方便,直到阿拉伯数字出现后,人们的困扰才被解除.
在古代印度,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比较先进,而且采用了十进位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