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8章 上善若水

2024-12-03 03:30:1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你误读了,
1, 道化万物,不是说水最接近道,是说最能让人感悟到道的存在.如果你只是跟别人一样用字表解老子的思想,那就不用看了吧,因为如"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常使民无知无欲也"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早就被众多当世大儒黑出翔来了,以儒论道,几近悲剧!!!!
2 . 不争,是指依道本赋予的规律去运作,不以自己的妄念,欲望去作为.这里水以作了拟人化.
3 邪念是不是道化产物?这是个好疑问,因为在以前我也有过这一疑问.如果不解开这个疑问,道德经在你眼里就会变得自相矛盾.还好,我好像解开了,不过我不知道我的文字能不能把我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我以为:万物为道所化,美的,丑的,善念,邪念,好的,坏的...等等等等,都在道所化,只是人们跟据自己的喜恶把它们区分了,
正如一个硬币有两面,都是它的面,你不能说你喜欢1,就不要背面的菊花了.
那么,道与不道又是怎样一种概念呢?我认为,道就是"可行,走得通"的意思,不道就是"不可行"的意思,这是唯目标论.能让你成功完成目标的手段就是可行的手段,阻碍你完成目标的手段就是行不通的手段,
所以,我们说人生的成功,我想问问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说你人生的目标是万人敬仰,那么你就不会去辱骂别人,奸淫别人,因为这种手段是不可能产生万人敬仰的结果的.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健康长寿,你就不会去吸烟,喝酒,吸毒,因为常人也知道这不可能让你健康长寿.
但是,为什么总是有人做这些不可能或正好阻碍自己目标完成的事呢?老人也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说果他早就看到人们这种自己毁灭自己的行为了.
有的人天天吃补品,妄图长寿,却又每天几包烟,你说这人是想生,还是想死?,老人说让我们淡化自己的欲念,正是说这种把自己送入死地的欲念.如果说你十分好读书,你的目标正好是要考试得高分,那么,你的手段与你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就是有道的,可发展的欲念,那么,你能达成目标的可能就极大.
对于人类这种动物来说,身体的承受度是有限的,所以,就有了,运动不能过,过头不仅不能锻炼身体,还会让身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吃也是,吃过了头,也一定出现问题,
平衡就是老子提出的其中一个想法,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互相平衡,互相制约,就是最稳定的状态.欲望是一种情绪,不是说这就是不好的,如果欲望有利于目标,那么对于目标来说,欲望是有利的.老子说的第一章也正说这样的,"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有没有欲就是对于观妙还是观徼而定的.
所以,"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这里就说了目标是天下安定,那么,个人的私欲对天下安定有破坏作用,所以才用法律对每个人进行约束.
我们来一个例子吧,国家利用人的欲望作善事例子,作慈善要钱,那国家怎样从人民那里要来钱呢?其中一个就是彩票,双色球的奖池一度达到数亿的奖金,这就足已经是让人心发狂了,那为什么国家要作这种让人民疯狂给它汇钱的事?正是因为这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对于国家发展这个目标来说,这就是有道.对人类发展这个目标来说是不是有道,这就不得而知了.
老子提出的目标是让人民安居乐业这个目标,那么,对于这一目标有害的人的私欲,就是老子要去除的,

回答(2):

古文常使用形象思维,还是不要执着于古人用于比喻的形象比较好,我理解的是“不争”几于道,不是上“善”或水几于道。

道家和佛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并不追求除恶扬善。经文里有关善恶的文字,只是告诉后学者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而不是去定义什么是善恶,更没有教导如何除恶-”去改变人们心中的邪念“。宗教和哲学有本质的区别,混同来理解会误读。

使世界或人心更美好,从来不是道家的追求,否则就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自相矛盾了。至于他追求的是什么,第一章就说啦:不可道。只有自己理解意会呗

所以:你问的”为何要改变邪念“,本来在道德经里就是不存在的问题。

那么不必扬善除恶了吗?道德经里没讨论这个,这是引申出来的修行者如何处世的问题,展开来说就没个完啦。因为善恶本身就是唯心的,并不存在客观的定义。在我为善,在人则未必;有人给了个听起来不错的解释:应做而做了,就是为善,不应做而做了,就是为恶。其实也是车轱辘话,这不过是把善恶的分辨转移到了”应“和”不应“而已,其实等于没说。

道德经不是党国的宣言纲领,不能预设我读了道德经就会如何,就能如何,就应如何;对于不适合或不认同的人,读了白读。有兴趣先随便读读,有感觉再时常读读,搞不好会有那么一点感悟;非要有个结论地读,浪费精力的居多。呵呵

回答(3):

三个问题的回答
1:全八章并没有表达要用“道”去感化谁,“上善若水”只是老子表达的一种理想状态:。个人觉得,全八章要表达的其实是四个字“不争,无忧。”
2:“无(名)”才是万物的本源,“有(名)”只是从我们开始认识万物开始的,更无邪念一说。
3:“老子”本身的思想就是辩证的,全篇都对立,但却统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全章就是辩证的体现。你问的这句“如果,怎样怎样”也有别人提出过类似的疑问。有疑问是对的,但是有人却引申出“老子是主张愚民思想的。”

总结
读道德经有三个阶段的感觉 1字字珠玑 2全是空话 3没感觉
别拘泥于章句,在明确含义的情况下去理解思想。
在下愚见 欢迎指正

回答(4):

大体意思是这样,如果你能深刻领悟并运用到生活中,你就是高手。

回答(5):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