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对的目的是什么?

2024-11-17 02:43:0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法律援助的对象是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目的是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有下列事项,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因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离婚及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10、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1、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2、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下列案件或事项,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提供法律援助,包括:
  1、因申请人的过错责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引起的民事诉讼或刑事自诉案件。
  2、因申请人过错而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3、申请人提供不出涉讼案件的有关证据而且无法调查取证的案件。
  4、可由行政机关处理而不需通过诉讼程序的事务。
  5、案情及法律程序简单,通常无须聘请法律服务人员代理的案件。
  6、已竭尽法律救济的案件。
  7、申请人提供不出任何证明材料或出具虚假证明骗取法援的。
  8、其他经主管机关批准,法律援助中心对外声明不予受理的案件。

回答(2):

  法律援助制度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权,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权益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中国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征:
  1、法律援助是国家行为或者是政府行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
  4、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免收法律服务费,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诉讼法律服务,也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

回答(3):

我国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可以从各地指定的法律援助条例上看出来,例如《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一条:为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保护,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在司法行政部门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的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收、减收费用的法律服务。
以上可以得出:1、为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保护;2、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回答(4):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是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其具体含义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它作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在一国的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