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取少量液体,用稀盐酸(稀硝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42-。
检验硫酸根离子所用的试剂是B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顺序为先加酸(排除CO32-、Ag+、SO32-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不可先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否则无法排除Ag+的干扰。
不能用稀硝酸酸化,否则会将SO32-氧化为SO42-。
不能用Ba(NO3)2溶液,在H+、NO3-存在下也会将SO32-氧化为SO42-。
方程式:Ba2++SO42-=BaSO4↓
扩展资料
溶液中同时存在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检验原理:先检验SO42-,除去SO42-,再检验Cl-。
分析:氯离子一般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但SO42-对其检验有干扰,SO42- + 2Ag+ = Ag2SO4↓,生成的硫酸银也不溶于和稀硝酸,所以先检验SO42-,并将SO42-除去,再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氯离子。并且检验SO42-不要使用BaCl2、HCl溶液。
具体操作: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硫酸根离子。
Ba2+ + SO42-= Ba SO4↓
将溶液过滤或取上层清液,加入少量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氯离子。
Ag+ + Cl-= AgCl↓
注意:上述方法,溶液中不能含有SO32-或HSO3-。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硫酸根
应该是先加BaCl2,然后加稀盐酸吧,
加入BaCl2,如果有沉淀,可能是硫酸根,也可能是碳酸根、亚硫酸根
再加入盐酸,碳酸钡、亚硫酸钡会溶于酸,而硫酸钡不溶,这样就排除碳酸根、亚硫酸根的干扰。
不能加入硝酸或Ba(NO3)2,因为硝酸的强氧化性,会把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
先加入Ba(NO3)2溶液,有沉淀的话将沉淀过滤出来
洗净再向沉淀滴加HCl
若沉淀不溶则证明有硫酸根.
因为如果先加Ba(NO3)2或BaCl2
如果溶液中有SO32-或Ag+的话也会有沉淀.AgCl不溶于酸.
再加HNO3的话BaSO3会被氧化成BaSO4也不溶.
加HCl的话因为溶液中本来有NO3-,加入H+就相当于有HNO3.
先加酸酸化的话也有弊端.
首先不能加HNO3酸化.因为会把SO32-氧化成SO42-
加入HCl虽然没有氧化性但是如果溶液中原来就有NO3-的话也会把SO32-氧化.
所以只能先加Ba(NO3)2,这样不会有AgCl沉淀.
就算是有BaSO3沉淀过滤的话也没有NO3-的影响.
加HCl也溶.
第一种方法:
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就可以确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第二种方法: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反应原理:Ba2+ + SO42-=BaSO4↓
2.所用试剂:稀盐酸和BaCl2溶液 。
3.滴加顺序:先加稀盐酸(排除是碳酸根和银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
都是对的。我慢慢解释。
初中背的溶解性表里面,硝酸根形成的所有盐都是可溶性盐。因此只需要直接加硝酸钡,可以避免是硝酸根产生的沉淀。然后加硝酸如果不冒泡说明不含有碳酸根(因为碳酸钡也是沉淀,要确保不是碳酸根而是硫酸根就要验证)
高中的方法(盐酸要过量),先加稀盐酸可以除去可能存在的银离子(因为硫酸银微溶而氯化银不溶)和碳酸根离子(碳酸钡也能沉淀,氢离子和碳酸根形成碳酸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过滤之后(或者静置取上层清液也可以)避免原有沉淀影响观察,选择氯化钡是因为之前已经将所有可能和氯离子产生沉淀的离子统统去掉了(利用稀盐酸的氯离子),这个时候再加氯化钡,那就一定是硫酸根产生的沉淀——硫酸钡了(没碳酸根,没有可能出现的其他沉淀)
高中的方法相对初中好,就是因为可能存在含有能够和硝酸根生成沉淀的离子。(具体有没有我还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