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是用葱叶导尿的。
孙思邈导尿典故:
有一天,一个病人来看病。孙思邈见他双手捂着肚子,嘴里不住地“哎哟、哎哟”直叫,就急忙让他坐下,问他哪里不舒服。病人痛苦地说: “我已经好几天撒不出尿了,小肚子都快胀破了。您快给我想想办法吧。” 孙思邈给病人做了详细的检查,见他的小肚子胀得鼓鼓的,轻轻一碰就叫唤。
孙思邈立刻配好一服利尿的药,让他喝了下去。谁知,病人还是撒不出来,反而胀得更难受了。 孙思邈想,喝了药还是尿不出来,肯定是尿道出了毛病。这种病他还是头一次见到,应该想个什么办法呢?他忽然闪出一个念头:能不能把一根管子插到尿道里,把尿引出来呢?对,就用这个办法试一试。
可是,用什么样的管子才合适呢?太硬了、太粗了都不行。这一下,孙思邈可犯了难,急得他直在屋子里转悠。忽然,他看见邻居的一个小孩子正拿着根葱叶吹着玩,眼前不禁一亮。 “对,就用葱叶来试试。”孙思邈找来一棵新鲜的大葱,把一根葱叶洗干净,又把葱尖掐掉。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把葱叶插到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嘴对着葱叶吹了口气。只见病人的尿顺着葱叶哗哗地流了出来。 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工导尿术的人。现在导尿当然不用葱叶,用的是橡皮管。但是它们导尿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扩展资料:
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
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济世名医/中华人物故事全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思邈 (唐代医药学家)
初唐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年轻时便精通医道,给人治病。有一天,一个 病人撒不出尿,尿脬快胀破了,痛苦异常。孙思邈想:“尿流不出来,可能是管排尿的口子失去了作用。如果想办法用根管子插进尿道,尿也许能排出来。”可是,谈何容易,尿道很细,上哪儿去找这种既软又细的管子呢?孙思邈陷入了苦苦的思索。
一天,正巧邻居的一个孩子拿着一根烤热的葱管在吹着玩,葱管尖得像壁虎的小尾巴。孙思邈见后,茅塞顿开,找来一根细葱管,切去尖的一头,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世界上第一个导尿管从此问世,孙思邈也成了发明导尿术的人
你可以去看看旧唐书和新唐书,孙思邈是写了千金方,但是他自己似乎不会看病,而是个隐士。我们可以去看看25史是怎么写医生的,包括扁鹊、华佗和张仲景等等名医。旧唐书和新唐书,写孙思邈,完全不是在写一名医生。
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