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夯锤锤重、强夯锤落距、强夯夯点的布置及夯点的夯击数来进行检查。详细检验夯锤重量、尺寸落锤控制手段、排水设施以及被夯实地基的土质,确保各项要求合格。
2、测量点位。这是关系到强夯地基处理的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应根据施工单位试夯确定的强夯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
3、保持场地平整,强夯前应预先按地面高程用推土机将地面处理平整在遇到地下水位高的情况下需在表层铺设0.5-2m的砂、砂砾或碎石,使地表面形成硬层,避免设备下陷和便于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又可加大地下水和表面层的距离,防止夯实效率降低。当地下水位距地表面2m以下且表层为非饱和土时,可直接进行强夯地基。
4、强夯顺序。地基夯实的过程中须按顺序进行夯实。分段进行施工,从边缘夯向中央,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次夯完一遍后,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后才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
5、控制最后两锤的夯击量。
6、如果表面有硬壳层要适当增加夯次或提高夯击功能。
7、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包括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检查夯坑位置,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强夯夯沉量等,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根据。
1:地基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强夯地基换土后,经过夯击碾压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这是因为换土用的土料不纯,或者是铺厚度过大,强夯施工机具使用不当,夯击能量不能达到有效影响深度等,这些都是影响地基密实度的原因。恒通强夯认为填土材料一般是粘土为宜,不应采用地基耕植土、杂填土等。素土地基必须采用最佳含水量,铺设厚度必须按照所使用机具来确定,只有没有细节做好了,才会施工安全,效果极佳。
2:强夯参数不满足强夯质量
强夯参数一般包括夯点的布置,夯击遍数,夯击深度等,强夯地基的承载力不强,没有达到质量要求,解决办法就是加强强夯次数,调整间隔时间,根据地基土质的含水量等有关情况,确定强夯间隔时间,一般是一个月左右,强夯夯击次数是需要通过现场试夯确定,由于季节问题,则试夯参数会不同,采取的措施就是强夯夯击次数增大,采取人工排水法,再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