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MM目镜是最常用的,除了一些特别大和暗淡的深空天体(比如M31)之外都可以用它观察;
2,20MM目镜能得到的系统倍率比较低,用于看疏散星团、大视面球状星团和星云、银河等等,还可以用来寻星,也就是用它找到目标天体之后再换短焦目镜高倍观察。
3,4MM目镜能得到的倍率很高,主要用来分辨双星、观察行星月球表面细节、检验物镜精度等。
天文望远镜目镜好像没有1.35毫米这样短焦的。请核实
你前面提到的XXmm就是目镜焦距 单位毫米。
至于牛反内部光学尺寸的设计,请看下面的教程
http://wenku.baidu.com/view/e46ec9c708a1284ac85043bc.html?from=rec&pos=1&weight=4&lastweight=2&count=5
1,惠更斯目镜(h)
荷兰科学家惠更斯于1703年设计,有两片平凸透镜组成,前面为场镜,后面为接目镜,他们的凸面都朝向物镜一端,场镜的焦距一般是接目镜的2-3倍,镜片间距是它们焦距之和的一半。惠更斯目镜视场约为25-40度。过去,惠更斯目镜是小型折射镜的首选,但随着望远镜光力的增大,其视场小,反差低,色差,球差场曲明显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所以目前这种结构一般为显微镜的目镜采用。
2,凯尔纳目镜(k、rk)
是在冉斯登目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出现于1849年,主要改进是将单片的接目镜改为双胶合消色差透镜,大大改善了对色差和边缘像质的改善,视场达到40-50度,低倍时有着舒适的出瞳距离,所以目前在一些中低倍望远镜中广泛应用,但是在高倍时表现欠佳。另外,凯尔纳目镜的场镜靠近焦平面,这样场镜上的灰尘便容易成像,影响观测,所以要特别注意清洁。美国一家公司在凯尔纳目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研制出了rke目镜,其边缘像质要好于经典结构。
3.普罗素目镜(pl)
又称为对称目镜。由完全相同的两组双胶合消色差透镜组成,其参数表现与ol目镜相当,但具有更大的出瞳距离和视场,造价更低,而且适用于所有的放大倍率,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目镜,曾派生出多种改进型。
----------------------------------------------------------------
****************************************************************
上面是这几种目镜的介绍,最好的当然是pl目镜,价格比k目镜贵40-50元。h目镜很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