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

2024-11-18 15:34:1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陈列馆位于摸底河北岸,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建筑。屋顶的设计被建筑师融入了金沙和考古的元素,大大的圆形标志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围绕着太阳神鸟图案的正方形则象征着考古中使用的探方。陈列馆也采用全钢架结构,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陈列馆中的主题陈列名为《走进金沙》。由“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五个展厅组成。五个展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和诠释了古蜀文化。每个展厅又根据其不同的展示内容,采取不同的展示手段,让游客每走进一个展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陈列馆利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来丰富陈列,当人们在展厅中聆听浑厚的罄声,玩一玩富有趣味的小游戏,完全不会感到枯燥与乏味。陈列馆建有四维特效影院,定时播放4D电影《梦回金沙》,借助最新视听技术,让观众穿越3000年时空,领略杜宇王朝至开明王朝的古蜀国风采。陈列馆还设有新闻发布厅、学术报告厅、金沙特色纪念品商店、品味金沙餐吧、服务咨询台、寄存处等服务设施。 遗迹馆内是金沙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是古蜀金沙王国的大型祭祀活动场所,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活动场所。遗迹馆建筑采用全钢架结构,面积7588平方米,高19米,跨度63米,是国内仅次于秦始皇兵马俑的大型遗址现场保护大棚。原生态的展示方式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历史遗迹和未出土文物,也给走进金沙遗址的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在这里,观众一方面可以实地感受3000年前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宏大气派,另一方面又能身临其境,近距离观看考古发掘现场,了解考古发掘的工作原理。
原状展示:古老的河道、河道中埋藏的乌木都以原状展示,用直观的形式让观众了解当初古蜀先民在河岸祭祀的场景。
图文标示展示:重要遗迹遗物用图版标识出土地点,并用文字说明文物出土时的埋藏情况。
考古地层展示:用阿拉伯数字标示探方四壁的地层划分,让观众直观地了解金沙遗址所对应的地层。
图版展示:利用步道旁的墙壁展示“图说考古”,用漫画的形式普及考古基本知识,生动、活泼,使博物馆的小观众们更好的了解考古。
多媒体演示:用电视屏幕播放重要遗迹的考古发掘过程,真实地再现考古学家发掘文物的情景。 该馆设置于陈列馆二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再现3000年前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
采用高8.7米、长57米,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大型想象复原半景画。画中,碧野蓝天下的摸底河水淙淙流动,绿草丛中莺歌燕舞、万兽嬉戏,林荫掩映着古朴的民居,远处传来狩猎归来的欢声笑语。在这里,画布与实景相结合,声、光、电相结合,虚与实和谐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拉近了现实与过去的时空距离,也激起了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大诗人李白所描述的“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的场景被真实再现。
金沙晨曦复原景观:大型半景画中的仿真人物雕塑和场景式复原。
大型遗迹套箱展示:这是以原状套箱的形式从金沙遗址取出的一处大型祭祀遗迹,博物馆将其整体平移至一展厅,与半景画紧密连接,并对应展示发掘现场的照片。
定向查询系统:国内首创定向查询系统。观众只要将查询系统与半景画中相关的位置对应,就会出现背景资料的介绍。
击拍式查询系统:展示世界各地早期文明的图片,并将金沙遗址与各地文明作地理位置的比较。 基本信息:
设置于二层东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为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巧妙地使用不规则的“碎片拼接”形式,把考古发掘成果、场景复原和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沿着展线缓缓呈现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  
展示岛:在这里,告别了传统的方形展柜的陈列方式,用不规则的展示岛的形式将不同内容进行串联,还原了古蜀金沙王国生产生活、手工业技术和丧葬习俗等各个方面。
展示手段:展览中穿插运用场景、实物、模型、沙盘、声光电等辅助手段,即使陈列空间丰富多彩,又让观众能在参观中不断获得新鲜感。
大型建筑基址:采用多种手段对金沙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进行展示,包括遗址内发现的木建筑构件、三合花园建筑群复原模型、照片、三合花园地点大型建筑群修建过程虚拟影像及电子虚拟书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展示金沙遗址大型建筑的宏大。
水井:水井的发明,是随着人们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定居生活出现的,是人类生产力进步的标志。将水井的原件和其使用方法配合展示,让观众了解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先民已经开始了凿井而饮的生活。

灰坑:灰坑是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留下的遗迹之一,可能是垃圾坑、储物坑或祭祀坑,包含了很多当时在此生活的人们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物品。在此将灰坑整体套箱,形成了发掘场景与出土文物的对应展示。
木耜:耜是古代翻土的农具。金沙遗址出土的这件木耜长142厘米,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件保存较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木制农具,也是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发达兴盛的重要物证。模拟的人形手拿木耜作翻土状,让观众直观的了解耜的使用方法。
陶器:陶器是现代考古中发现最多,最富于时空变化的一类器物,因此成为考古学划分不同文化区域、文化阶段、文化性质的重要依据。从金沙遗址出土的众多陶器,可看出其发展演变的三大时期。
金器铜器残件:金沙出土的金器种类丰富,工艺精湛。大多采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含金量达83.3%-94.2%。在制作上采用锤揲、剪切、打磨、刻划、堑刻、模冲等多种技法。出土的铜器系范铸而成,多为小型器物及大型礼器上的附件。以素面居多,部分铜器采用了墨绘、穿孔、铸纹、立体附饰等装饰手法。对小型金、铜器残件以斜平柜展示,并辅以文字介绍。
制玉工艺:留有加工痕迹的玉器残件展示。这里每一件玉器上都留下了明显的加工痕迹,从这些痕迹上观众能够了解古蜀先民制玉工艺的成熟和先进。金沙玉料大多来自成都平原西北部山区,另有部分可能取自附近河滩、玉料呈色丰富多彩,玉工多依此特点因料施工。
“幻影成像”:利用光学原理和“实景造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金沙制玉工艺流程。这种绘声绘色,虚幻莫测的演绎方式非常直观,能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制作玉器要经过采料、选料、开料、切割、钻孔、刻纹、镂空、掏雕、打磨、抛光等多项工序,往往需要经年累月才能完工。 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突出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恢宏,让现代人体会古人的精神世界。
幽暗的灯光、垂降的纱网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集中展示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精美文物彰显出这个古老王国曾有的璀璨与神奇,也是古蜀宏大宗教祭祀活动的真实写照。在展线设计上自由灵活,让观众在参观时可以随意选择。
入口:用铁纱网分割出一条长长的通道,运用灯光营造出时空隧道的感觉,引领游客穿越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金沙。通道的尽头是金沙遗址出土文物“青铜立人像”的巨大投影,通道中响起的是金沙古老的乐器石罄的声音,让观众切身体会古蜀国祭祀活动的庄严和神圣。
玉器:玉器被远古先民视为自然造化之精髓,天地灵气之结聚,是奉献给诸神的圣洁之物。在祭祀活动中,玉器成为通天地、礼四方,祀鬼神的社稷重器。金沙遗址出土玉器2000多件,色彩艳丽,种类繁多,用矩形展柜分类展示玉器,并在展柜上方配以纱网,让观众感受到金沙遗址出土玉器的丰富,也体会到古人以玉沟通天地的神秘思想。
象牙:金沙出土了数量众多的象牙,它们是古蜀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从埋葬情况看,每次祭祀活动使用象牙的数量和方式都有不同。展厅中所陈列的象牙是采用有机硅胶灌封技术,整体封存起来。这种方式不仅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到3000多年前象牙体量的巨大,同时使象牙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展陈对象牙的损害。
石璧:是古蜀祭祀活动中特殊的礼仪用器。
石跪坐人像:展出跪坐石人7件,其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是中国发现时代较早、制作精美的石雕艺术品。
该馆设置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展示以“太阳神鸟”金饰为主的30余件金沙遗址出土的精华之最的文物。
整个展厅的展陈设计都是紧紧围绕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展开的。以陈列“太阳神鸟”金饰的圆形展台为中心,周围围绕四组扇形展柜,将金沙遗址出土的众多精品文物富有层次地展示在观众眼前。高贵灿烂的金器、神秘诡异的青铜器、色泽艳丽的玉器和生动写实的石器,无不展现出金沙先民关于族群的历史记忆,凝聚着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精气神髓。
辅助展厅:展厅右侧环形空间内的图片展板将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与金沙文物进行了比较说明,成为第四展厅《千载遗珍》的合理外延。
“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陈列在四展厅的中心位置,可旋转的圆形展台可以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这件精美的文物。展台上方是象征着天际的红色藻井,一道天光从天而降直射在这件灵秀的金饰上,黄金的熠熠光辉在这里更被无限释放,红色和黄色的结合让我们联想到3000多前古蜀先民对太阳的崇拜,而这种独特的展出方式也彰显出这件镇馆之宝的崇高地位。
金面具:黄金面具是金沙遗址2007年2月12日新发掘出土的文物。这件面具是目前国内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体量最大的黄金面具,也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四大国宝之一。四展厅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金沙遗址的考古工作并未结束,随时都可能有考古惊喜带给大家,因此预留了新文物的陈列空间,而这件面具就是开馆后半年才入馆展出的。它所陈列的位置和“太阳神鸟”金饰在一条直线上,和“太阳神鸟”金饰交相辉映,散发着璀璨的光彩。
该馆设置于底层西厅,面积约83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梳理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秦以前的发展脉络,让游客了解金沙遗址的来源和去向。
中央沙盘展示了古蜀文明的分布区域及其与周边文化的紧密联系。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十二桥文化——晚期蜀文化的文明历程通过图片展板和出土文物表现得淋漓尽致,金沙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背景豁然开朗,文化发展的真实脉络日渐清晰。
古蜀形势沙盘:空间布局以中央沙盘为核心,围合出半封闭的主题空间。明朗的基调,简练的线条,传递出古蜀历史的悠久与厚重。此模型示意性地表示出以蜀地为中心的蜀文化圈与周边地区文化圈的相互关系。
器物展示:精心制作、量身打造的大量辅助展具与灯光照明系统有机结合,兼顾了文物的艺术美感和展品安全。近几十年来,在成都平原及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已发现了几十处与金沙相类似的商周时代遗存。它们如漫天星斗,形成众星拱月之势,烘托出此时金沙作为古蜀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心的显著地位,它们与金沙遗址一起,共同构架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蜀王国雄浑壮阔的社会历史背景。
迷雾:金沙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古蜀史研究的空白,开启了古蜀历史研究的新篇章。人们在庆幸于此找到三星堆余脉和战国蜀文化源头之时,却被更多的谜团所困扰。近几年的发掘与研究、虽然揭开了金沙神秘面纱的一角,但仍有许多谜团一时无法解答,尚待人们去上下求索。

回答(2):

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