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瑞挪联盟、日本、挪威、奥地利葡萄牙、瑞典。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台湾,为避免日本进一步觊觎厦门,清朝政府决定寻求“国际保护”,请列强“兼护厦门”。
1902年1月10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瑞挪联盟、日本等9国驻厦门领事与清朝福建省兴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3],次年1月,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后,陆续有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扩展资料:
鼓浪屿的近现代历史:
1840年~1860年,外国列强势力对厦门和鼓浪屿的侵略已全面展开,且迅速地扩展和深化。
1844年,伦敦差会在鼓浪屿成立教会。
1850年,大英长老会也于在鼓浪屿扎住脚跟。
1848年,美国归正教会的“中华第一圣堂”建造在厦门新街仔。15年后,英 国教会也在鼓浪屿建造了专供外国人祈祷的“协和礼拜堂”(在今第一医院内)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惟鼓浪屿保已沦为“公共租界“。
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
1933年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市,厦门市成立,旋改特别市,同安县和厦门市隶属兴泉省 ,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门, 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厦门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撤销,厦门岛内恢复思明县建制,与同安县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
1935年4月,国民政府福建政府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复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
1941年12月7日,日军独占鼓浪屿,直至我国抗战胜利。
1949年9月初,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厦门,后改隶于厦门市至今。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建,9月攻入厦门,后金门战役、金门炮战,参见金门战役、金门炮战等相关文章和词条。
1949年10月17日,鼓浪屿地区解放。
1958年,金门炮战爆发。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击,划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鼓浪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鼓浪屿与公共租界
英、美、法、日、德、西、葡、荷、挪、瑞,丹,奥,比
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 美、德等签订了《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共有15个国家曾在鼓浪屿上设置过领事馆。其中有美国领事馆,日本领事馆,英国领事馆及领事公馆、副领事公馆,西班牙领事馆,荷兰领事馆,除此之外,还有德国领事馆、比利时领事馆、奥地利领事馆、丹麦领事馆、挪威领事馆、法国领事馆、葡萄牙领事馆及瑞典领事馆等。
意大利和俄罗斯只有短期的设过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瑞挪联盟、日本、挪威、奥地利葡萄牙和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