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 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是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早期重商主义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斯塔福。
晚期重商主义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的观点和思想
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2、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因此,伊丽莎白一世不仅采取许多有利于贸易发展的措施,同时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与早期不同的是,认为国家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不过他们要求,在对外贸易中谨守的原则是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获得的总额,其目的仍是要保持有更多的货币流回本国。因此,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
自由主义:
核心内容: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实践措施:资本家自由经营工厂,国家不干涉其内部事务,消除关税堡垒,各地正常贸易
兴衰原因:为各私营企业发展消除了限制,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
凯恩斯主义:
核心内容: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实践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兴衰原因: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一 15世纪到18世纪为重商主义 二 十八世纪中期到1929年为自由主义 三 1929年到1973年为国家干预 四 1973年到2008年为国家减少干预,美国2008年爆发蔓延全球的金融次贷危机。 五 2008年后国家增加干预
15世纪末-18世纪中期,重商主义
18中期-20早期,自由主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70年代盛行,新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