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2024-11-15 21:35:5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观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也有“文学”与“文章”的概念,但“文章”的含义却与汉代不同。曹丕所认为的文章有四:奏议、书论、铭诔、诗赋。虽然这种“文学”与现今的“文学”还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比汉人有很大的进步。一是它将史传排除在外,二是将诗歌同辞赋并在一起纳入到了文学的范畴中来,这种一减一增虽然可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而是大大的纯净了文学的概念。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对“文笔”进行了清晰的辨析。在汉代,文笔是对各种文章著作的总称,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后来刘勰对其作了一个语言形式上的分析:“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有韵者文也”这种分析也是比较粗浅的。再后来萧绎才从文学的性质上对其作了精确的辨析:“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篡,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这种区分,无疑使人们对文学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人们对文学认识清晰化,才有宋文帝时国家设立了与儒、玄、史并列的第四馆“文馆”。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有必要一提的,那就是曹丕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高度概括出来的“以气为文”这个命题。“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这里所认为的“气”自然不是哲学层面的“气”,而应该是指文人创作的一种气质个性,是不能模仿和传授的一种内在的东西。而由它便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这也不得不说是对文学概念的一种进步的认识。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文学”观是大大超前与汉人的,也是更接近与现今文学的。

二,魏晋时期人的觉醒、文人和文学地位的提高,推动了文学的自觉。“文学的‘自觉’决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以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为先导的。没有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肯定,没有尊重人的个性人格的观念的形成,就不可能有文学‘自觉’时代的来临。因为艺术的创造,从来就是一种个体的精神活动,没有创作主体的相对自由,就谈不上文学的‘自觉’发展。”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一个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时期。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战乱不断,朝代更替十分频繁,汉代所形成的那种政治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已经是变得支离破碎,整个社会秩序被打乱。在这种乱世之中,文人是不同于一般的平民老百姓的。虽然他们同老百姓一样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然而,文人是有思想的,他们的目光不仅仅是仅限于此的。他们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 ,所以,当时的文人思想是极为痛苦与复杂的。他们以无心去继续遵守儒家的传统礼教,不愿意再让它束缚自己的思想,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自己的价值上面。他们开始不断的追求自己的独立与自由,追求自己感官上的享受。“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这正是当时文人的写照。同时,当时群雄并起,文人学士都受到各路地方势力的格外礼遇。为了网罗文人为己所用,他们都屏弃汉代遵循的以“德”取人,而是采取一种不问品德如何的“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们认识到自己才学的价值,使得自己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张扬,文学的抒情功能也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文人们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展示自己的个体精神世界,“使得人成为文学的真正主题。”除了文人的地位提高之外,文学的地位也开始得到提高。按照传统观点,著书立说被看作是人生中次要的事情。孔子有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⒄正因为如此,才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为之不朽。”的说法。⒅然而,曹丕却有不同的看法,他把文学从一种次要的位置拔高到与德行一样,是最高之不朽。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⒆在他看来,世上的一切贵贱荣辱都不值一提,那都是空虚的,人不必以其作为人的成败得失的标准,而只有文学创作才有可能实现你的人生价值。这无疑是对文学的一种至高无上的褒扬。而上述所有的这些,是汉人所没有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才促成了当时文学独立的、自然的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主题和体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所以,这一时期的文人创作的主题和体裁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前代无法比及的。在创作主题上,有的抒写胸怀大志的,如曹操的《观沧海》 ;有的表达渴求建功立业的,如曹植的《求自试表》和《白马篇》 ;有的描写动乱社会人民苦难的,如曹操的《蒿里行》 ;有的倾诉思妇之苦,如曹丕的《燕歌行》 、潘岳的《悼亡诗》等;有的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 、谢灵运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等。除此之外,还有抒发行军之苦、叙述个人遭遇、阐发玄言义理的,几乎网罗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在创作体裁上,五言诗在曹氏父子的努力下,进入了它的发展繁荣期;七言诗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发展,比如说曹丕的《燕歌行》就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抒情赋、骈文都进入了它们的高峰期。同时,小说和格律诗也初见端倪,如《搜神记》。而曹丕的《典论·论文》 、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 、钟嵘的《诗品》这些重量级的文学专著的出现更是使得这一时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站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从上面所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也是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结论。中国的文学自觉由此始发,纯文学也便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这样说,后来唐宋文学的兴盛正是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之上的。也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据着怎样一个重要的地位。

回答(2):

呵呵,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用,我也顺便长了点知识。

中国文学的自觉,指文学自身觉悟到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从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门类。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的说法,认为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如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建安时代表现了文学的自觉精神。”(198页)又如王运熙、杨明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说,鲁迅将建安时期概括为“文学自觉的时代”(7页),确是十分精当的。李泽厚《美的历程》不仅认为“文学的自觉”是魏晋的产物,而且说“非但指文学而已。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97~100页)近年出版的比较有影响的一些文学史也坚持这种提法,如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又说:“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张少康在《中国文学观念的演变和文学的自觉》一文中指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从战国后期的初露端倪,到西汉中后期则已经很明确了。”他认为,这个过程的完成,“可以刘向校书而在《别录》中将诗赋专列一类作为标志。这是和文学观念的演变、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各种文学体裁的成熟,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专业文人队伍的形成直接相联系的”。

杨德贵在《汉赋的创作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一文中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学自觉意识启蒙于屈原、宋玉,开端于汉大赋的创作。汉赋的出现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觉地发挥文学的社会功用,使文学为社会服务;汉赋与经、史、哲分家,成为独立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创作理论;有些辞赋家终身以辞赋创作为业,形成了一批专业作家。

新月认为,所谓文学的“自觉”,其涵义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文学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发展;二是按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进行创作。汉人的文学观无论是对文学本质和特征的认识,还是在文学理论上的建树,都未达到“自觉”的程度。文学的“自觉”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是以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为先导的。没有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肯定,没有尊重人的个性人格的观念的形成,就不可能有文学“自觉时代的来临”。魏晋时代,由对个体生命的重新审视而激发起来的人的觉醒,使得魏晋文学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这是人的觉醒促使文学“自觉”发展的时代特征。宋齐时期的文学承续了魏晋文学发展的余脉。曹丕提出的 “文章”分四科已接近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他对文章的地位和价值的肯定和褒扬对于后世文学观念的不断深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刘宋设立四馆之一的“文学”,大体与曹丕的文章观近义,这是从观念的更新到制度的确立。(国学网2002年12月31日帖子)。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袁行霈指出,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汉代的帝国制度的分崩,瓦解使得传统的制度,归则思维模式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大一统的治国模式变成分割混乱的新局面,文艺界的思想也从独尊儒术变成百家争鸣,尽管没有战国时代那么辉煌,但北地的质朴刚健,南方文学的绮迷清新都在这一时期有所体现。

从政治的角度看,门阀制度使得大批怀有胸襟抱负的寒门学子通过诗歌来抒发自身的不行,或心有寄托。这一时期的代表是古诗十九首。

从人物的自身来说,这一时期的任务由于历史的重大变故,文人自身命运的无从主宰,往往以旷达放诞的态度来蔑视旧有模式,比较有名的竹林七贤。

诗歌继承了诗经的传统。众所周知,诗经是由民间创作的,而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更是在形式内容题材创作技巧方面进行了革新,使得那时的“民间文学”成为我国文学史的一朵奇葩,相对比较民间文学,文人创作受缚于统治阶级的操纵,作品的优秀往往是昙花一现,然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属于酝酿或革新期,很多文学都出自落拓士人庶民,但对后世的影响较深,如志怪志人小说,乐府诗歌,赋体散文都对后世的小说诗歌散文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搜搜问问

回答(3):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带来了文学的繁荣。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导致了文学作品大量的增加。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兴盛,文学批评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不断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出现。
第二,文学集团的活跃。建安时代,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此后,又出现有“竹林七贤”、“二十四友”、
“竟陵八友”等。文学集团的活跃,进一步刺激了文学的兴盛。
第三,文学题材方面的重要开拓。在这一时期,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谢灵运、谢朓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有意识地把边塞生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题材,也是始于南朝。至于梁代以萧纲的文学集团为中心所出现的“宫体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不能作简单否定的宫体诗题。总之,大凡一切能够“流连哀思”、“情灵摇荡”的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都被魏晋南北朝文人纳入了文学的表现对象。
第四,文学形式的不断沿革变化。魏晋南北朝五言诗的繁荣期、七言诗的产生期、抒情赋的高峰期、骈文的成熟期、小说与格律诗的草创期。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几种基本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关键时期。
第五,文学与哲理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文学注重内心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索,表现了作者更为深邃的心理活动。这使得文学摆脱了简单地、就事论事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传统,文学的内涵由此变得更加丰富、深沉了。
总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文学的自觉意识、在各方面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以及后代文学的持续发展,魏晋南北朝文学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