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的名字源于藏语“香格尼”,在藏传佛教中意为“极乐世界”或“天堂”。这个名称的首次出现是在1933年,当时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描绘了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地方,称之为“香格里拉”。这个名称在书中指的是一个隐藏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世外桃源,外界无法到达。
在希尔顿的小说中,香格里拉是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地方,只有通过一个隐藏的通道才能进入。这里没有贫穷和困苦,人们过着幸福和谐的生活。虽然这个地方从未被找到过,但这个名称却广为流传,并逐渐成为人们寻找理想社会的象征。
在现实世界中,香格里拉的名字实际上并非希尔顿凭空创造。据藏族历史,香格里拉的真实存在其实早于希尔顿的小说。在藏传佛教中,“香格尼”一词是对西藏地区的一个称谓,意为“金色的地方”或“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位置一直以来都被神秘的传说所包围,但据说其位于藏区的高原深谷之中。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约瑟夫·洛克(Joseph Rock)的美国人类学家在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发现了希尔顿小说中描述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在这里,他发现了古老的藏传佛教寺庙和古老的村落,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都与希尔顿小说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非常相似。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这个地方逐渐被外界所了解和接受。为了纪念希尔顿的小说,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县于2001年正式改名为香格里拉县。这个名称既保留了希尔顿小说中的浪漫想象,同时也体现了这个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香格里拉这一名称的由来可以看作是现实与虚构相互交织的结果。虽然希尔顿的小说是虚构的,但香格里拉的现实存在却早于他的小说。而希尔顿的小说则赋予了这个名称更深的含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使得香格里拉成为了人们理想社会的象征。
香格里拉从语言上进是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中甸藏语土方言,其次近百年来,我们香格里拉除了盛行藏传佛教外还有东巴教、儒教、道教、苯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存;另外只有我们香格里拉才会拥有如此优雅的民俗,我们香格里拉人民继承了藏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优良传说,摒弃了拒绝现代科技成果的旧观念,成为全国最富裕的藏区之一,迪庆摒弃了贫穷落后,继承和发扬了各兄弟族和谐相处的风俗,如此论证,希尔顿是以迪庆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也只有迪庆才可以当之无愧的叫做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市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市之一,市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滇、川及西藏三省区交汇处,也是“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截至到2014年,香格里拉市总面积11613平方公里,辖4个镇、7个乡,共有6个社区、58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县,藏语称“建塘”,相传与巴塘、理塘系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一说中甸系纳西语,为“土地”的音译,意为“酋长住地”或“饲养牦犏牛的地方”。香格里拉,是迪庆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由来>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记叙了康韦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战时从南亚次大陆一个叫巴司库(作者虚构的某国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机转移去白沙瓦时,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
在小说中所描写的整个香格里拉, 各种信仰和平共存, 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香格里拉就是一个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财富——那里富含金矿和纯净空气的汇萃地,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 、宁静 、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
当1934年4月英国伦敦麦克米出版公司出版该小说时 ,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到美、日等国。小说出版后,立刻被独具慧眼的好莱坞制片公司摄制成电影,影片风靡全球,主题歌“香格里拉”唱遍全球。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园记》,《消失的地平线》伟大的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正如《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时所指出的:它的功绩在于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香格里拉。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