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学会做自己的小主人,300字,急急急急急( ⊙ o ⊙ )啊!

2025-04-13 01:48:0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赛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说:“如果我不能给孩子财富,那就给他寻找财富的信心;如果我不能给孩子智慧,那就给他获得智慧的信心;如果我不能代替孩子生活,那就给他生活的信心。”

孩子随时都在玩、随时都在学

自从当了母亲之后,我常常感谢上天让自己看到一个生命的开展、茁壮。从幼嫩的婴儿期到学步期、幼儿期、儿童期,每天在他身上都有新的发现,你也彷佛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你不曾自我发现的阴影而有所惊觉。你充满爱心的教育他,他也回报你他所需要的,引领着你去挖掘他、滋润他。现在的我有两个孩子,老大刚上小一、热爱科学与所有未知的事物,能阅读成人书籍,对基因图谱及化学元素表着迷,每天以做复杂的中年级数学题为乐,随时嚷嚷“没书看了很无聊”,尽管他的书已经攻占了我五十几坪家里的每个房间,甚至厨房、洗衣房。

老二是幼稚园小班最小的宝贝、爱吃爱睡而且从不让妈妈喂,喜欢跟着哥哥手拿一本书自言自语地念,喜欢拼拼图,一次拼完十几片的拼图是小case,而且拼图的时候超专心,坐30分钟面不改色。许多人会问我,你的孩子很聪明,你是不是从小就逼他们学习呢?其实不然。他们玩的时间比谁都多,且假日从不在家看电视,而是上山下海丰富生活经验,我从不问他们“学到了什么”?只问他们“好不好玩”?那么他们是如何学的呢?我想我只能说:“每个孩子随时都在学,”如何满足孩子的学习呢?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跟大家分享:

满足3岁孩子的学习方式

好的母语能力有利于阅读能力发展

从孩子牙牙学语时,我就养成随时跟孩子说话的习惯,也许是广播主持的胎教关系,我的两个孩子话都说得不错,一岁以后就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妈妈要从婴儿期就常对孩子说话,告诉孩子你在做的每一件事,切莫认为孩子一定听不懂就不说,当你试着把孩子当听众时,有一天他的答复会让你出乎意料。

透过让孩子参与并告诉他你正在做的事情,教孩子说一遍,可以很快地累积孩子的词汇,也可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发展,连带认识自我与这个世界的关联。

让孩子因为好玩而学,而不是逼他学

我的孩子从一、两岁时就爱玩玩具钢琴,听过的旋律一次就能背、能唱。我们在他两岁时就玩边弹琴,边唱歌的游戏,后来买了一台电子琴给他,但从不逼他去弹,直到他三岁时说“他想学钢琴”。他现在七岁了,学琴的功课越来越重,我们也从不逼他,只告诉他“学音乐是为了好玩,如果你觉得不好玩就不用学”。他的练琴压力得到了纾解,每当他觉得弹琴倦怠时,就回头去找找那个好玩的感觉!现在他的弟弟也三岁了,常常跟哥哥抢电子琴,也吵着要妈妈带他去学琴,他们都热爱音乐原因无它,就是“好玩”。

孩子有想得到快乐的心理需求,所以,要让孩子喜欢上任何事,都要先从游戏着手。

让孩子得到身心全方面的发展

孩子三岁前,在生理方面,从趴在床上到撑起自己、抬头挺胸;从走得摇摇晃晃到步伐稳健,每个阶段,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多尝试,不要为了怕脏、怕孩子不行、怕麻烦或对孩子保护过多,就剥夺了孩子自己练习、并在多次失败后终于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我的两个孩子从一、两个月开始,就跟着我们到处旅行、到处玩,还在爬的阶段就把他放在地上,让他去感觉草地、沙地、海边、山上不同的景物,告诉他这里是哪里?孩子用爬的爬上溜滑梯,并自己滑下来,过程中我们都不断地鼓励他,他也充分享受独立活动的能力。

当孩子自己能拿餐具时才一岁多,我就让他自己用餐,虽然留下满地的杯盘狼藉,但他觉得自己很棒,“吃饭”这件事在我的鼓励下成了孩子的强项,自一岁多后他们就不再需要我喂了!

随时让孩子尝试他能力所及的事,就算他失败,但他仍然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他、赞美他的表现,这是孩子培养自信以及日后是否勇于尝试新事物的重要关键。孩子在三岁前身心获得全方面的发展,日后对他阅读能力及理解力有极关键的影响!

说故事、游戏有助学习

幼儿喜欢听故事,也爱说故事给别人听。爸妈可以自己编故事,也可以念书中的故事,与孩子玩说故事游戏时,可以任由孩子发展剧情,愈天马行空愈好。千万不要批评孩子说的剧情不合逻辑,但可以对孩子的内容提出疑问。

透过说故事可以观察到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组织能力,父母不妨一边跟孩子玩,一边扩充孩子的词汇,也可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满足46岁孩子的学习方式

回应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我的两个孩子从小就是破坏大王,从学走路时就对所有电气用品感兴趣,常爱转电视、玩音响,把每个买回来的玩具拆掉重组。虽然我们家物品破坏率超高,但我后来发现,在他们努力操作及尝试每样东西的时候,他们都在默默的学习。

曾经发生一个例子:我在老大两岁时,告诉他电池正负极的原理,原本并不认为他听得懂,只是认真回答他的问题而已。但当他长大些我再问他,发现他还记得这件事,而且“他当时真的听得懂”!之后他就对所有科学原理好奇(当然,我就要常常非常仔细而认真的回答他的问题),尽管他才三、四岁。我从未对他的好奇心感到厌烦,我总是认真的面对他的每个疑问,也跟好奇宝宝一般的跟他一起寻找解答。

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热诚的带着他去探索所有他想知道的答案,这是孩子日后是否喜欢学习的根本。也不要责骂孩子因好奇或创意而产生的举动,你可能正在扼杀一个科学家的潜能!

将选书的工作交给孩子

我是从孩子身上学会如何选书的,孩子还小,刚开始选图画书时总不知孩子喜不喜欢,后来在与孩子一同看书的过程中,看到孩子的反应,渐渐了解了答案。当孩子还被你抱在怀中念书给他听时,他爱的是这种感觉及你念书时的神情,因此你爱的书他也会喜欢。当孩子渐渐大了,就带孩子到书店自己选书。先不用考虑书上所分类的年龄限制,孩子自己喜欢最重要!

当孩子将阅读视为习惯时,他所累积的阅读能力及文章理解能力,会相当惊人的。

从孩子的游戏习惯,观察孩子的性向与能力

我的老大从两岁时,就对任何路上的交通标示及地图有兴趣,在马路上对所有交通标示务必问清楚,任何公共场所有地图,他也一定一一询问它的内容及每个地点的名称。我们从未觉得他听不懂或不用了解这些,就不理他的提问,反而是用他能理解的方法,解释所有他想了解的一切。

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满足他的知识需求,他自然会显现出他的能力!

永远不要对孩子绝望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写了不少伟大的作品,尽管他的写作时间非常宝贵,但他还是十分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每天必定抽出时间陪孩子,为他们讲故事,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今日的许多父母认为让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识字。其实,无论读书还是阅读,前提都必须建立在孩子真正的喜爱和理解的基础上。家长陪同孩子,并非只是“形式上”,还要在“时间上”与孩子一起成长,用心对待孩子。

展望亲子教育的大未来,父母能给的不再只是经济的供应,孩子所需要的也不只是物质的满足。对家长来说,“教育”绝对比“养育”更重要!

回答(2):

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坐在椅子上,坐上的咖啡飘着柳絮般的青烟,淡淡的清香萦绕在我的周围。看着窗外喧闹的人群,行人各色,穿梭时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我觉得至少他们明白一件事,我还活着,为自己而活。
I am alive。每天,告诉自己我还活着,多好。我可以欢笑,可以悲伤,可以爱,可以恨,我尝试着体历人各种的好处,我是一个快乐的人。
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身边的人,总会有自己的小天地,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归宿,那是我们的禁区,在那里,我可以尽情地宣泄,大笑,甚至大哭。因为我也是一样,我有一棵大树,烦恼的时候,我会去找他,对着它倾诉着,然后我会把瓶子埋在树下,那里有我的快乐与伤悲。
每天清晨,我睁开眼睛,看着和煦的阳光,告诉自己,我好幸福。我可以和朋友聊天,可以陪父母逛街,可以自己做饭,可以全心学习,因为我知道,我很幸福,我为自己而活。生活给你各种选择,让你哭让你笑,人说,上帝给了你一切,让你喜。让你忧;我说,上帝给了你生命,给了你生活的权利,给了你选择的自由,所以你开心,所以你忧愁,因为你选择了你的情感天地。那天,一个流浪汉光着脚丫走到一片沙漠,头顶炎炎的烈日,他累了,因为他走了一天一夜,他以为可以出去。他很绝望,为什么上帝对我如此不公,让我流浪,还让我来到这荒无人烟的沙漠。流浪汉坐在沙子上,闭上了眼睛。梦里,阳光突然变得异常刺眼,流浪汉站起来,抬头饿、望着天上,一个声音传来,“你还活着,是吗?”流浪汉呆呆地望着他,心里无尽的悲伤。他曾经锦衣玉食,奢靡地享受着仆人给他做的一切,他从没想过自己该做什么,自己会做什么。家人的去世,让他从天堂到了地狱-至少在他心里如此。回想着自己的从前流浪汉眼睛已开始模糊。“孩子,擦去泪水,路在自己脚下,生命在你心中,在你身边,善待你周围的一切,你会发现他的。”流浪汉蒙蒂做起来,一头的冷汗,摸摸自己的脸颊,泪水滚烫的。流浪汉振作精神,开始回想着自己曾经的生活。他很爱天文学,这可能是他曾经每天唯一的一点事情,他爱看夜晚的繁星,爱看夜晚的明月。“啊,星星!”流浪汉心里想着,自己曾经在书中读到过,夜晚,星星是我们的使者,白天,太阳是我们的领路人。抬起头,流浪汉想起来梦中的白光,他告诉自己“我还活着,为自己而活”路在脚下,路是走出来的,流浪汉终于靠着不尽得信念走出了沙漠。他开始了他新的生活,游历,演讲,为世人讲述他的故事,他就是一代文学大师苏格拉底。
生活教给了我们一切,更告诉我们-为自己而活,好好活着,左右意义的事。
望采纳

回答(3):

—_—!现在小朋友都不自己写作业么?还怎么做自己的主人?

回答(4):

作文要自己写,平时要多积累素材和好词好句,只有这样才可以写好作文!本篇作文可以从自己怎样做好礼仪的方面和日常纪律方面来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