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自称是“孤”或“本宫”,不过说到清朝,其实除了康熙一朝外都是没有太子的,康熙前,皇太极和福临包括康熙本人都不是太子,而是以皇子身份在皇帝死后被八旗诸王推举出来或者皇太后选出来继承皇位的,而康熙之后的皇帝都是密盒继承的,也就是皇帝死后,在密盒里取出继承人名单再确认新皇帝的,之前则完全没有确立过太子,拿同治来说,他是咸丰唯一的儿子,但也没被册封为太子,虽然最后是继承了皇位。
PS:一般情况下,亲王或者乱世时的诸侯也可以称“孤”,但是“本宫”只能太子称,因为太子是“东宫”,其他亲王不能这么自称。
此外,别人称呼太子是“殿下”,但其他皇子或亲王都不能称“殿下”,“殿下”是太子的专称,其他亲王只能被称为“大王”(音DAI WANG)。现在电视、小说里是个皇子,就被人叫“殿下”是不对的。
太子 王子 对皇帝称“儿臣”,对下级称“本王”(太子一般都是亲王)。
公主 妃子 对自己没有特殊称呼,“本宫”是电视剧的称呼。
唐宋时的称谓
唐:皇帝自称:“朕“。另外,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别人称呼皇帝: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 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注意,并不是臣妾)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 皇太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宋 皇帝自称:“朕“。另外,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别人称呼皇帝:宋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官家”。 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或者“臣妾”,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皇帝对太后、皇后和妃嫔的称呼:皇帝称呼太后(母后)为“娘娘”,皇帝称呼皇后为“圣人”(这个要和唐朝的“圣人”区分),皇帝称呼妃子为“娘子”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字,加上什么儿之类:如桓儿,构儿等。 皇帝对公主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她的名字,或者称呼其封号。 皇太子与诸王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和其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有趣的是在唐代,女子称呼其婆婆亦呼为“大家”。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而呼太真妃为“娘子”;皇太后自称为“朕”,这个可见《旧唐书·武则天传》中则天登基之前的谈话记录;至于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而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这个一可见于顺宗为太子时同王叔文的对话,一可见于《旧唐书·永王璘传》中永王说:“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国公会自称为“孤”,此可见《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时为唐国公的李渊的讲话。
平时还是多用“我”,“吾”“余”,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可用“我”“吾”“儿臣”,对下人可用“我”,“吾”,“余”,“小王”,“本王”。
至于“孤”,应该是很早以前的叫法,至少我们知道孙权这样说过,明清时期应该不会这么叫的。
君名孤寡。——《吕氏春秋·君守》。注:“人君谦称。”
养幼少,存诸孤。 又王侯谦称。——《礼·月令》
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礼.玉藻》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庄子·盗跖》
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战国策·齐策》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还有“本宫”,我没有查到可以自称的相关记载,不过也有别的意思。
本宫指开初以宫声为主的调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这一篇与本宫,始终不同。”
王季思 校注引 王伯良 曰:“凡琴曲各宫调自为始终,初弹之宫调为本宫本调。”
《明史》:“二月二月夹钟,本宫夹钟宫,曲名《玉街行》”。
《明史》:“十月应钟,本宫姑洗徵,俗名中吕正徵,曲名《龙池宴》”。
皇太子与诸王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本王”或“孤”或“小王”。
在唐代时候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这个一可见于顺宗为太子时同王叔文的对话,一可见于《旧唐书·永王璘传》中永王说:“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此一条大谬,《旧唐书·永王璘传》中永王因谋逆被斩,这句话是他顺从朝廷时所说还是造反是所说,有待进一步考证。
对皇帝或皇妃自称“儿臣”,对地位相同或相近以及地位低的人自称“本宫或本太子”,别人尊称其为“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