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魏晋南北朝雕塑艺术的特点

2024-10-30 17:49: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受多种社会与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风格多种多样,主要集中于帝王陵墓前的石刻和沿丝绸之路推进的佛窟。十六国北朝时期的陵墓石刻,现存有西安碑林的大夏石马和延熹年间琅琊王相的墓。东晋南朝陵墓石刻被后人称为六朝石雕,以各类石兽与石柱显示其独特的艺术风采,现存有梁武帝萧衍陵的石兽和梁武帝萧衍父萧顺之建陵、萧衍侄萧景墓前、萧衍弟萧秀墓的石柱。而石窟造像的演变,反映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日益结合的过程,也体现了中国雕塑艺术日出成熟的发展轨迹,其发展历史分为十六国阶段和北魏以后的三个阶段,代表作品有:敦煌莫高窟彩塑、麦积山雕塑、云冈石窟雕塑、龙门石窟、孔县与响堂山石窟雕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雕塑,艺术的风格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印度犍陀罗式的外来之风, 一种是承袭汉代雄浑博大的本土造像之风。我们从雕像神情的传达、线条的运用、形式特征等因素进行探讨:首先, 从雕像神情的传达上看, 该时期佛教雕塑着重刻画了人物的神情面貌, 魏晋早期佛像雕塑受到印度犍陀罗造像风格的影响, 佛教造像表现为直鼻高额, 神情冷静, 眼睛半睁开状, 强调睿智思索精神。面目神情通常是通过眼神和嘴唇变化、五官构造、身姿手势的刻画传达出来。其次, 从佛教造像的线条运用上看, 虽然该时期雕塑是重体积表现, 但具有形式美的线条也起了重要作用。在佛教造像中突出线条作用是概括性极强的造型方法, 粗硬、细柔均不同的线条广泛运用与雕像造型中。最后, 从佛教雕塑的形式特征上看, 该时期的雕塑主要是“秀骨清相”和“大丈夫之相”两种形式特征, 具体体现为秀丽典雅和粗犷壮美风格。“秀骨清相”特色, 即以“瘦”而骨气洞达、风度翩翩为特征, 骨指“瘦形”的人面部骨节, 又是人赖以立形的形体之骸, 前者裸露, 后者是“骨”表露于具体衣褶转折中。清瘦的形体、宽大的衣服, 体现出人物洒脱的神态与精神气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雕塑的另一种风格是“大丈夫之相”, 这种风格体现的范围比较小, 一般具有雄浑粗犷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