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名字的由来 为什么现在中国人只有名没有字

2024-11-19 19:34:0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国人既取名而又要取字,可以追溯到西周前后。《礼记●檀弓》:“幼名,冠字”。根据周代礼制的规定,孩子生下来三个月时要由父亲给他命名,然后待男性20岁举行冠礼时再为他取字,女性则在15岁举行笄礼时再为她取字。
大约到了唐宋时期,文人雅士又兴起了自起“别号“的风习,如李白别号“青莲居士”,陆游别号“放翁”,李清照别号“易安居士”,等等。
“名”和“字”虽说是同一个人的代号,又意义相关,但在使用上却有严格的区别。“名”一般只用作自称和用在正式的文书上,而“字”则是同辈兄弟,同窗契友,上级对下级称谓时使用,它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亲切。古人如果不是直系长辈,贸然直呼一个人其名,哪怕不是当面,或仅在文字上,都是很不礼貌的,很没有礼教的。
说起来,在漫长的历史中,“字”的使用者,多是达官贵人,上流社会,士大夫和文人雅士,而且带有某些文字游戏的性质包含了其中,但既然流行了那么多年,也无可非议。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而时至今日,取名又再取字,已恍如隔世了,父母最多再给孩子起个小名,许多家长连小名也懒得给孩子起了,而小名,又是很难等同于“字”的意义和功能的。这不知是否也算是历史发展中产生离合演化的自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