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
2、意思: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3、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4、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扩展资料
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闭慧岩了本诗。另碧裂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轿御所作。(见《李商隐评传》)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贾生
意思是可惜到了半夜前面的坐垫空了出来, 文帝不问天下苍生而去问鬼神之事.此诗句出自杜牧的这首“贾生”,是对统治者的讥讽,入木三分,写得的确出色。
“前席”中的“前”是个动词,它是指前伸、前探的意思。“虚前席”中的“虚”,是说文帝已经不是实实在在地坐在那里了,“虚前席”的意思是说,贾宜的谈话令文帝折服,不知不觉地把身子欠了起来并向贾宜的方向一点点前倾过去——听得很投入、很虔诚、很入神.
首先,“问鬼神”,未必就不是关心百姓和国家社稷。因为,到了武帝时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国策。而在此之前,汉朝一直是以老黄哲学为治国之道的。众所周知,老黄哲学是信奉鬼神的.换言之,汉文帝探寻鬼神之道并不有悖于治国之道。
其次,在汉朝历史上,主张削藩最坚决的有两个人,首推者就是贾宜(另一位就是景帝时期的晁错)。文帝时期,汉朝草创不久,又刚刚经历了吕后乱政,内忧尚未平息,而匈奴等外患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行削藩,一旦惹得各路藩王群起造反,那么汉王朝的天下将不可收拾。所以,面对贾宜言之凿凿的削藩高论,为了不打击人家的赤诚之心,文帝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其用心可谓良苦。
最后,应该相信汉文帝的虔诚是真实的。文帝关心百姓、念举国家社稷,才有可能能够创建出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扩展资料:
1、《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察高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败敬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贾生贾生①[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③。[注释]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团闭段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态轿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皇上寻求每个臣子中有贤德的人, 贾谊的才华气格更是无人能比. 可惜到了半夜前面的坐垫空了出来,文帝不问天下苍生而去问鬼塌誉神之事.
古诗赏析:唐·李商隐《贾生》,可蚂冲码怜夜半虚前判闭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闷哪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