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耕经济的重要补充,受农业制约。但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中国古代以冶金业、制瓷业和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仍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简要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不断细密。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农业,到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等手工业部门。到奴隶社会时增加了冶铜业(主要是青铜铸造业)。进入封建社会后又增加了冶铁业、制糖业、棉纺织业等部门。在手工业部门增加的同时,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如在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其后棉纺织业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同样在矿冶铸造业方面,也日益分化为采矿、冶炼、铸造等部门。汉代一只漆耳杯往往就是由素工、髹工、上工、铜扣黄耳工、画工、雕工、清工、造工等多人分工协作制成的。《盐铁论·散不足》中所说的“一杯盏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也并非全属夸饰之辞;明代的陶瓷制作也有“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说法”。可见分工细密的程度。二、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先进技术和精湛工艺一直令世人叹为观止,有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各项手工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以冶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为例:春秋时期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时期开始用煤炭做燃料,西汉时期坩埚炼铁技术→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时发明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打的灌钢法→北宋以后以焦炭为燃料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三、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原始社会晚期只能是简单协作的生产;奴隶社会规模有所扩大,已初步出现劳动分工,生产效率提高;封建社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分工更加细密;到了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地方手工业生产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种工场手工业经营方式,采用雇佣劳动,分工细致,进行扩大再生产。如江南地区的矿冶、纺织、制瓷等部门,具有比较复杂的生产设备,吸收了大量雇佣劳动者。四、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私营手工业艰难发展,从明朝中叶起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推动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五、地区分布广泛且与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作相应变化。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加之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所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地区分布广泛,如制陶和丝麻纺织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烧瓷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迁移,古代的手工业分布也相应的呈现出这一特点。随着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由北方逐渐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宋代以前,中国的丝织生产,繁盛于黄河流域,河北地区最为突出。南宋时期丝织业生产则以江南地区的苏州、杭州、南京、广州等地最为有名,不论官营还是私营丝织业皆是如此。六、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一、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
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
三、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手工工场的出现;
四、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同时并存;
五、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
(1) 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部门逐渐增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技术与水平不断进步
(3)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并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4)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进供国内消费,还远销呀亚、非、欧许多国家
(5)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6)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有官、私(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这是我们上课的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你想知道哪方面了。经营模式从分散到集中。从个体经营到集体经营。从官府承办到私人承办。还从轻工业到重工业。还逐步吸收了外来文化。品种单一到多种多样。。。。。学过的东西了。。。。不知道记得的还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