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几个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的具体例子

比如说,一个青少年是如何通过网络获得很大成就的。.
2025-04-04 21:15:5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阳光富豪丁磊履历

1971年10月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1993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1993年—1995年5月,任职宁波市电信局技术工程师。

1995年5月—1996年5月,任职Sybase广州分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

1997年6月,创办网易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同年11月网易推出中国第一个双语电子邮件系统。

1997年—1999年,将网易主要定位于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

2000年3月,丁辞去首席执行官,转而出任网易公司联合首席技术执行官。

2000年6月,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主要业务有短信服务、在线游戏等。

2001年3月,担任首席架构设计师,专注于公司远景战略的设计与规划,同年6月至9月担任代理首席执行官和代理首席营运官。

2003年,丁磊在各大财富排行榜均以75亿元身家高踞中国内地首富之位。

2005年1月10日,丁磊以个人名义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款一百二十万美元,帮助海啸受灾地区重建家园。据悉,这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勤于思考:大学时最大的收获

丁磊的聪明自于早期教育的模仿。五岁的时候,他就对着电视学英语(《走遍美国》),那其实是对照书中插画看电视。但其父远洋回家后,发现他已经会识26个英文字母了。

丁磊从小就喜欢无线电,很大程度上,他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他认为自己将来最骄傲的职业,就是成为一个电子或者电气工程师。高考时,他填报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丁磊说,大学四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思考。从第二学期开始,他第一节课一律不去上,因为他很困惑,难道书本上的知识一定要老师教才会吗?同时,他觉得眼睛还没睁开就去听课效率一定不好。

因为没有听第一堂课,又不得不做作业,所以他会很努力的去看老师上一堂讲的东西,会很努力的去想老师想传达什么样的消息。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快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技巧,那就是思考的技巧。直到后来,他看一门功课,可以不听别人讲的,完全自学,他看书速度很快,一般都从后面往前看,看到后面的关键字,有看不懂的,就到前面去看这个描述,一般来讲在两三个礼拜的时间内就把一门课掌握到。

后来在接触Internet的时候,他才知道这种技巧对他是多么的重要,因为Internet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一本书很系统的告诉你Internet的整个结构,里面的软件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敢于挑战:迈出人生第一步

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电信局旱涝保收,待遇很不错,但丁磊觉得那两年工作非常地辛苦,同时也感到一种难尽其才的苦恼。1995年,他从电信局辞职,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闯一闯。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行为:“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他选择了广州。后来,有朋友问他为什么去广州,不去北京和上海?他讲了一个笑话:广州人和上海人,其实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比较,如果广州人和上海人的口袋里各有一百块钱,然后去做生意,那上海人会用50块钱作家用,另外50块钱去开公司;而广东人会再向同学借100块钱去开公司。

不知道去多少公司面试过,不知道费过多少口舌,凭着自己的耐心和实力,丁磊终于在广州安定下来。1995年5月,他进入外企Sebyse工作。

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后来,一位熟知丁磊的女性朋友说,他后来精湛的“厨艺”和“古筝”弹奏,从某种程度说,就是那段日子“苦中作乐”的明证,也可以说是这种乐观和勤劳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这位“首富”。

丁磊喜欢吃上海菜,但那时收入不高,不可能每天都能到馆子里去潇洒,而且很多广州做的上海菜都不是原汁原味,于是他亲自到市场去买菜,亲自下厨。平时工作很忙,他就利用周末时间,给自己做个“醉鸡”或者清蒸鲫鱼,算是犒劳自己。

在Sebyse广州分公司工作了一年后,丁磊又一次萌发了离开那里和别人一起创立一家与Internet相关的公司的念头。在当时他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Internet,而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上网用户。

离开Sybase也是丁磊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当时他要去的是一家原先并不存在、小得可怜的公司。但他当时非常有信心,相信它将来对国内的Internet会产生影响,他满怀着热情。当时,除了投资方外,公司的技术都是他在做。也许是在1996年他还只有技术背景,缺乏足够的商业经验,最后发现这家公司与他当初的许多想法发生了背离,他只能再次选择离开。

1997年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公司。

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除了勤奋之外,就是要积极进取和创新。从创业到现在,丁磊每天都在关心新的技术,密切跟踪Internet新的发展,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0个小时是在网上,他的邮箱有数十个,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电子邮件。

他认为,虽然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但作为一个年轻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标。他本人就在技术方面爱动脑筋,有一点聪明之处,但如果没有积极进取,没有在技术方面不停地摸索,也不会有熟能生巧的本领和一些创新。尤其是年轻人,无论工作单位怎么变动,重要的是要怀抱理想,而且决不放弃努力。

“网络首富”只是副产品

2000年7月1日,从网易公司的标志正式跑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报价牌上的那一刻起,丁磊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网络首富”。以最高价计算,丁磊的身价一度达到了2.7亿美元(20多亿元人民币)。这就是在当代中国,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29岁年轻人的创业神话。无意中,他的两双鞋和一些新的衣服,还有一块劳力士手表,就成了“首富”的纪念品和代表。

到美国路演以前,在北京的家中,丁磊只有一双皮鞋和一双凉鞋,然后是两三件衣服。可能是实在找不到去购物的时间,那仅有的一双皮鞋是在香港的时候被一个朋友拉去买的。为了能在投资者面前有一个更好的形象出现,丁磊和朋友去了一家商店,买了两双鞋和一些衣服。劳力士手表是上市当天买的,作为正式的纪念。

这就是丁磊成为“网络首富”之后所有生活上的“改变”——事实上没有任何的改变。他说并不甘心花时间在物质的奢望上,更多的时间是在想什么时候能平静下来,想一个idea(主意)出来,然后通过网易把这个想法做到最好,再去被更多的人接纳和采用,从而领导市场的潮流。

“这是我人生的目标和境界,至于什么‘网络首富’的称号,那只是创业过程中的副产品,包括其它名利等等。”

好在大众看到“首富”沉沉浮浮也太多了,再不会像昨日那样去追逐探秘“首富”们的命运和人生。丁磊的心态也是异常的平静:“与其给中国的读者们去传递一种‘首富’的信号,不如告诉他一点,怎样去沉下心来成就一番事业。在实际生活中,人人都有机会都有可能成功,但首富只有一个,所以没必要以‘首富’和金钱作为目标去比拼。每个人大大小小的成功,都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很重要。”

对待“网络首富”的称号,丁磊俨然一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碧空云卷云舒”的样子。是真的成熟了,还是有更大的压力?

鹰蛋还是鸡蛋?

在网易,许多员工都听年轻的老板讲过这个故事:

鹰妈妈搬家的时候,搬了一窝蛋在空中飞翔,不小心让一只蛋从空中掉了下来,落到一个农夫的鸡窝里,和鸡蛋混在了一起,结果被鸡妈妈孵化了出来。鸡妈妈带着小鹰和小鸡一起生活,小鹰慢慢长大了,终于有一天被鹰妈妈发现,就把它叼到悬崖上的鹰巢里,告诉它:“你是鹰,是能够在天上飞翔的。”小鹰说:“我在地上长大,我不会飞。”鹰妈妈不再说什么,一把将小鹰推下悬崖,于是小鹰挣扎着张开翅膀,飞了起来。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本能,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消磨,有时连自己也发现不了,所以要时时提醒,让自己飞翔起来。

丁磊最苦的日子是2001年9月4日。这一天,网易终因误报2000年收入,违反美国证券法而涉嫌财务欺诈,被纳斯达克股市宣布从即时起暂停交易。随后又出现人事震荡。丁磊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但苦难并没有把他压倒。

“理想模式”的转变

在丁磊的想法中,做网络是三分事业,七分理想。人们当然可以相信带着理想去做事的时候,可以更用心。但是要对理想保持始终不变的热情,就不那么容易了。

然而丁磊的问题似乎不在这里,而是“理想模式”的转变。丁磊承认,过去经常是满腔热情,然后去碰很多壁,最后才把想法变成现实。而这种从程序员的思维方式出发的理想模式在今天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网易也从一个私人公司变成了一个公众公司,必须更多地从整体上考虑运营的成本和“想法”的可操作性、可实现性。

丁磊特别强调,“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这个想法始终是不变的。但是怎样才能对事物有敏锐的感受,怎样才能感觉到普通客户的喜好,丁磊透露了他的“良方”。

其实就是根据他本身的爱好,像一个普通消费者那样的爱好。丁磊并非远离生活、整天坐在电脑旁的机械操盘手,音乐、电影、歌剧和文学都是他的最爱,而且钻研得很深。令人吃惊的是,在广州艰苦的创业期,他住在淘金路,竟能每天到下边VCD的专卖店里去租几盘影碟回去看。两年下来,在那家店里,他几乎再也找不到没有看过的影碟了。

丁磊的观点是,只有自己去亲身地感受生活,才能触摸到普通人的快乐,才能使自己的创意更具生活的真实性,也更易被大众接受。不管怎么说,这些爱好多多少少成了他灵感的来源。

从垃圾股到今日的中国概念“明星”,网易的转变让人觉得像个神话。对此,丁磊说:“我已经33岁了,从意气风发的时期到了成熟思考的阶段。因此我的心情不会随股价的涨跌而变化,特别是我个人不会因为财富的多少影响到我的未来生活、工作及思考问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