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交法院多久开庭

2025-04-06 17:02:2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根据我国的程序法规定,由检察院向法院移送起诉之后,如果是一般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按照具体的情况,可以将审理期限延长十五日。如果是适用素材程序的案件,那么要在十日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在审理公诉案件中,需要在受理后两个月内进行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有特殊情况的,可以报请最高法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回答(2):

回答(3):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也逐步提升,大多数人面对纠纷发生时,会选择依法提起诉讼。很多人在提起诉讼后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的案子立案这么久了,为什么还不开庭”。那么,法官到底应当在立案受理后多长时间内开庭呢?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人民法院自立案受理之日起5日内应当及时将原告所提交的起诉状副本等材料发送给被告,被告方应当在收到收到法院发送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十五日内向法院提交答辩状。法院应当在收到被告方提交的答辩转后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邮寄给原告,如被告未依法提交答辩状不影响法院正常开庭程序。

另外,法院在受理原告方立案案件后,通常会给被告方一个月的举证期,举证期满后在安排开庭时间。

所以,在通常情况之下,原告方立案后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开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如果法院通知不到被告,则需要进行公告送达,公告期为60天,公告期满后,法院再依据法官具体工作情况确定开庭时间,再通知原告方。所以,如果是被告联系不上,通过公告送达,则等待开庭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个别案件案情较为复杂,可能需要多次开庭才能查清案件事实,导致整体诉讼周期延长。

各位朋友如遇到立案后法官迟迟未安排开庭时间,建议您及时联系法官问问相关情况,如北京朝阳等地区法院案件量非常大,每一位法官的工作量都很大,有可能来不及及时安排案件审理,如当事人自己也不催,那这个案件就这能等法官按照他的工作量安排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各位朋友联系法官最好是不要只打电话,因为法官大多数时间在开庭,您打电话基本上是没人接听的,建议大家直接去法院找,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