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起源应从公元前136年开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最显著的儒家崇拜者则非康有为莫属了,馀的维新变法,废除八股文,改为尊孔,还提议以孔教为国教。
以下是儒家文化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影响:
宗教
儒家文化的哲学认为,时间是有始无终的一条因果链,空间是有限的,可范围在不断扩大,由于儒教是一种准唯物的宗教,只关心现世,将来世交给其他的宗教,因此对其他宗教有很大的宽容性,任何宗教,只要不试图干涉现世的政权,都可以在儒教的背景下存在,这在封建社会的世界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儒教发源地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
在儒家文化圈内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宗教战争,世界任何地区在宗教战争中失败的一方,都可以到中国继续传教、发展,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越南)像一个黑洞,任何外来文化都会被吸收和消化,改造为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主动扩张,而是使周围文化一层层塌陷进来,被同化,是一圈一圈地缓慢扩张,周围文化被同化的程度非常高。
政权
儒教的教义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从理论上说,被统治者有权利反抗不正常承担义务的统治者,历史上经常出现起义、造反推翻一个朝代的现象,所谓“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以至于某些西方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人是一个“喜爱暴动和反抗的民族”,在灾年“吃大户”成为一个可以被容忍的半合法现象,每一个皇帝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民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中国的封建社会和西方的不同,在频繁的朝代更迭中不断地进行改革,从中唐以后贵族和平民的界限已经日趋模糊,所以可以持续如此长的时间。
尊长
儒家文化强调对尊长的服从,信仰对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强烈地对故土的留恋感和民族自豪感,“忘了祖宗”成了最难听的骂人话,生儿子延续香火是最大的生活希望。儒家文化圈各民族的移民总是怀念故乡,很难和当地文化融合,自己人之间却有很强的互助性,在移民地形成自己的文化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