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件

2024-11-17 08:20:1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2、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
3、从父亲爱花、养花中渗透环保意识。
4、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朴实中蕴涵真挚感情的语言特点。
2、爸爸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1、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2、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了多少年后才逐步体会到。长辈们的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鞭策着一代代年轻人。同学们,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无论是哪一种,都会令我们终生难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写出了课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

(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车 咻咻 哭号
(四)听课文录音,整体理解课文。
(五)请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六)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学生对顺序、倒叙比较熟悉,但插叙却接触较少,教师要作必要指导)
——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同学们能找出触发的事与回忆的事吗?学生分小组完成。

(七)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中哪些是写眼前的事,哪些是写回忆的事?
2、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来的?

(八)插叙的作用。
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九)本文插叙的是那几件事?
 (1)父亲在病床上叮嘱“我”勇闯难关。
 (2)我赖床不上学被父亲打。
 (3)父亲爱花养花。
 (4) 父亲让我到银行汇款。
(十)通读全文,想想标题的特定含义。
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十一)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 ——A 花 (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
 B 毕业典礼
(十二)布置作业: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给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 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给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1)
第二部分(32——53)
第三部分(54——68)

二、 整体把握:
从全文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爸爸的思想性格是通过事件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⑴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
⑵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3)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4)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1.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 2.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
 3.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五、重点阅读第一部分中的(12——31)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几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
 ——写爸爸逼“我”去上学的情景以及这件事对“我”成长的影响。

 (2)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六、从这几段文字看,爸爸对“我”的管教很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1)不许“我”乘车上学。
 (2)不许“我”逃学。
 (3)打“我”。

七、文章说:“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要“我”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

八、“爸爸没说什么,打开手中的包袱,……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动作描写。
——表现爸爸对“我”的疼爱和愧疚之情。
九、文章说:“只记得……学生之一”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 ——突出爸爸的责罚对我的深远影响,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二、 阅读第二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 (1)“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这句话中“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指对成长的畏惧、茫然,对童年的留恋。对童年即将逝去的失落感。

(2)爸爸要“我”单独去寄钱的目的是什么?爸爸那几句话可以概括他的目的?

 ——想锻炼我的胆识,让我早日成熟起来。

 ——“闯练,闯练,英子”

三、阅读第三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 (1)“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毕业典礼结束后,“我”为什么要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 ——反复。
 ——心理描写。
 ——一是“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毕业典礼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二来也可能是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给“我”的一种预感使“我”这样。

(2)“我”回家后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情景?作者写这些情景有何用意?

 ——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枝头落下来的未成熟的青石榴。

 ——这些景象的作用在于暗示爸爸生命之树的凋谢。

(3)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4)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 ——“我”回家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枝头落下来的未成熟的青石榴,得知爸爸的死讯时,虽然很悲伤,但想到爸爸对“我”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5)“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 (6)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的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恋的感情。

五、体验与表达:

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眼中,是一份严格的要求(板书),老师是从父亲逼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 A 殷切的希望
 B 严格的要求
 C 温暖的关怀
 D 热忱的鼓励

六、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都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们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
(父爱如大海,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七、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的文章。
故事要求:注意表现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字数500字以上。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亲

回答(2):

网上应该有的

回答(3):

从无忧无虑语文网上搜搜,你会变得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