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定义“蛋” 如果我们认为“蛋”必须是鸡下的鸡蛋,那么一定是先有的鸡 如果我们对“蛋”的种类不加限制,那么一定是先有的蛋
这里说的蛋,当然是鸡蛋。鸡蛋与鸡的关系,通常是不言自明:鸡生蛋,蛋生鸡!不过,涉及最早的鸡与蛋时,不能含糊,而要严格化。要定义清楚:什么叫鸡蛋?
一种定义方法是:鸡生的蛋才叫鸡蛋。按这个定义方法,一定是先有鸡。最早的鸡当然也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但是按定义,他不叫作鸡蛋。
另一种定义方法是:能孵化出鸡的蛋就叫鸡蛋,不管它是谁生的。这么说,一定是先有蛋了。最早的蛋里孵化出了最早的鸡,而最早的蛋不是鸡生的。
不管如何定义,都不影响生物进化发展的历史事实。至于如何选择定义,则有待于生物学家的讨论。
所以说这个命题是一个悖论。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几千年来,许多哲人都曾试图解答这个问题,然而又都找不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所以直至今天,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定论。
从生物遗传变异的进化角度来考察,笔者认为:世界上应该先有蛋,然后再有鸡。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遗传变异的进化角度来考察,还是从遗传差异的杂交进化产生新物种角度来考察,都可以得出结论:世界上是先有蛋,然后有鸡。
每一个伟大的想法都有它奇思妙想的根源,假如我们限制了这种奇思妙想的权利,也就等于放弃了许多社会进步的机会。
我以前喜欢想“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经常和其他小朋友辩论,而且立场把持不定(总之是对方观点的反面)。有时候我说世界上先有鸡,而且是母鸡,因为蛋要靠母鸡才能孵出小鸡;有时侯我说世界上先有蛋,因为世界上第一只鸡应该是这样出现的:某种鸟生下一个鸟蛋,雌鸟忘了孵化,最后鸟蛋自己孵出一个怪胎--这东西就是鸡。
这并不是说我是一个辩论狂,只是这个问题本身就这样,从哪说都好象有理。孔子说要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我根本不能明辨,当然不能笃行了。
小孩子想这类问题,别人只说你机灵,将来可能是“爱因斯坦”;长大了,我还在想这些问题,别人就说我脑子有点问题,因为他们已经不在认为我可以成为“爱因斯坦”了。
后来我读了一些遗传学的书,我才知道“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实质上是这样一个问题:
“生命是起源于蛋白质(氨基酸链,生命物质)还是核糖(DNA、RNA核苷酸链,遗传物质)”。
这就已经不是一个谁有理的问题了,而是一个有待实证的问题,有两种手段可以运用:
1)模拟原始环境,进行化学实验
2)为原始环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和计算机仿真关于这个问题最新的结论是:磷酸化氨基酸是蛋白和核酸的共同起源。作为生命的基本物质,核酸和蛋白是同时由磷酸化氨基酸形成的,蛋白依靠核酸进行生物合成,核酸依靠蛋白进行DNA复制和遗传信息的转录。
每个人小时侯都会有许多天才的想法,处于"大胆假设"的阶段;长大了,有些人学会了“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天才的想法就一个个地磨灭掉,能够坚持那些想法,从“大胆假设”过渡到“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的阶段,并可以洋洋洒洒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字,二十卷以上的是哲学家,二十卷以下也算个思想家。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小李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老王 这是一个出名的老问题了。我要是说“先有鸡”呢?
小李 鸡不是蛋孵出来的吗?
老王 我要是说“先有蛋”呢?
小李 蛋不是鸡生的吗?
老王 鸡生蛋,蛋生鸡,这就没完没了地循环下去了。
小李 哈哈!我把你难倒了。
老王 其实这是因为问题本身提得不合理。就象我问你“白天在先还是黑夜在先” 一样,不可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的。如果你问哪一天的白天和哪一天的夜晚,我就可以明确告诉你了。当你说“先有鸡后有蛋”时,这个蛋是指这个鸡生的蛋;当你说“先有蛋后有鸡”时,这个蛋又是指孵出这个鸡的蛋了。这两个蛋不是一个东西,因此,这两个命题都是对的。如果你用其中一句话来否定另一句话,就违反了逻辑上的同一律。
小李 你的意思是,在这个问题里,鸡和蛋都不能是泛指,不能指随便哪只鸡,随便哪只蛋;应该是特指。因此我应该把问题具体化一下。
老王 对,就是这个意思。你问的是哪一只鸡和哪一个蛋?
小李 我想人们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第一只鸡和第一个蛋,哪个在先?困难的地方在于:当他们设定第一只鸡以后,马上会觉得,如果不是先有蛋,怎么会出现这第一只鸡?而这个先于鸡的蛋如果不是鸡生的又是怎么来的?这样,第一只鸡马上就不是第一只鸡了。
老王 这第一只鸡必须是一切鸡的祖先。但单是母鸡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还需要一只公鸡和它交配。所以,所谓“第一只鸡”,实际上是第一只母鸡和第一只公鸡。这第一个蛋还必须是受了精的蛋,没有受精的蛋是不能孵出小鸡的。
小李 但是,谁见过第一只鸡和第一只蛋呢?不论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没有根据。这就没法解决了。
老王 《圣经》说,上帝创造了天上的飞鸟和地上的禽兽。不知道当初上帝是先创造蛋还是鸡。
小李 我们无神论者当然不把这种神话当真。
老王 根据进化论,一种生物不是突然出现的,是从别的生物进化来的;比如家鸡是从野鸡演化来的。考古学家相信,亚洲是现代家鸡的发源地,远在公元两千年前,印度河谷的居民就已经把野鸡驯化成家鸡了。家鸡比野鸡温驯,翅膀短,尾巴宽,体型大。从印度河谷洞穴中发现的鸡骨头,明显地比野生的大。这种鸡肯定是既飞不高也飞不远的。这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没有明确的界限,很难确指哪是最后一只野鸡,哪是第一只家鸡。况且,今天的家鸡可能不止有一个野鸡祖先,有的祖先可能已经绝种了。
小李 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一个出名的难题了。
老王 其实,这个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
小李 怎么?
老王 在从野鸡过渡到家鸡的过程中,一定有些鸡既像野鸡,又像家鸡;你可以随意指定第一只鸡呀!然后,如果你想说“先有蛋”,就再指定孵出那只鸡的蛋是第一只鸡蛋,就是先有蛋;如果你想说“先有鸡”,就指定这第一只鸡生的蛋是第一只蛋,那就是先有鸡了。
小李 这样,谁先谁后,就决定于我了?
老王 正是这样。
小李 这都是在想象中进行的。
老王 你没法看到真实的第一只鸡呀!如果你不愿靠想象,也可以换一个办法:根据定义。
小李 根据定义?
老王 我们现在讨论的蛋是鸡蛋,不是别的蛋,对不?我问你:什么是鸡蛋?
小李 当然是鸡生的蛋呗!
老王 只有鸡生的蛋才是鸡蛋吗?
小李 当然,不然怎么能叫鸡蛋?
老王 那么答案就有了:先有鸡。
小李 为什么?这个鸡不是蛋生的吗?
老王 这个鸡是蛋生的,可不是鸡蛋生的。
小李 怎么?
老王 你忘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第一只鸡和第一只鸡蛋。既然是第一只鸡,在它之前就没有鸡。既然没有鸡,当然也就没有鸡蛋,但是可以有别的蛋。既然只有鸡生的蛋才是鸡蛋,那么,这第一只鸡蛋当然是第一只鸡生的了。
小李 让我想想。对了,根据这个定义,孵出第一只鸡的蛋就不能称为鸡蛋;如果称为鸡蛋, 那就意味着在第一只鸡之前还有一只鸡。
老王 对。
小李 如果我想说先有蛋呢?
老王 那你就需要撇开刚才给鸡蛋下的定义,而给鸡下一个定义:凡是,并且只有鸡蛋孵出的禽类是鸡。
小李 这就是说,所有的鸡,包括第一只鸡在内,都是鸡蛋孵出的。 这样我就可以说,先有鸡蛋了。
老王 不过要注意,如果我再问你什么是鸡蛋,你就不能又把刚才那个关于鸡蛋的定义搬出来。这两个定义是不能并存的。你不能用鸡给鸡蛋下定义,又用鸡蛋给鸡下定义。这就变成循环论证,跳不出怪圈了。
小李 这孵出第一只鸡的蛋如果不是鸡生的,又是什么生的呢?
老王 不管是什么生的,反正不能叫鸡;这是你的定义要求的。你也可以说,这是野鸡生的,不是我们讨论的家鸡。
是先有蛋、后有鸡! 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这个问题的先、后只能限定在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那个“鸡”和那个“蛋”两者之间进行比较,而不能够牵扯到“鸡2”、“蛋2”、“鸡3”、“蛋3”、“鸡4”、“蛋4”… “鸡n”、“蛋n”…等更多n代的鸡和蛋或蛋和鸡的比较。 2、而根据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生物的发生、发展或进化往往是由简单到复杂,即简单的物体在先,复杂的物体在后。 3、在最先的“鸡”和“蛋”(或“蛋”和“鸡”)两者之中,无论是结构,还是体积、重量、形态、结构…等等方面,蛋都要比鸡简单的多,或者说鸡要比但复杂的多。 4、蛋只是一个单细胞(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而鸡是一个由多细胞(至少十亿以上细胞)构成的生物体。鸡体内能够合成众多的、而鸡蛋却无法合成的激素和化合物 5、如果我们在“鸡”和“蛋”(或“蛋”和“鸡”)两者之间引入小鸡一项,合理逻辑的排列是 1、“蛋” → 2、→“小鸡”3、→“(母)鸡”,而不是相反的1、“(母)鸡” → 2、→“小鸡”3、→“蛋”。 鉴于以上理由,本人认为应该“先有蛋、后有鸡”更加符合科学逻辑和常理。 那些持“先有鸡、后有蛋”观点的人认为,先是由某个不是鸡(但很类似鸡)的动物体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变成了鸡,然后这个鸡开始下蛋,因此是先有鸡后有蛋。 但是,从这一层面来看,我们也同样可以做以下相反的假设: 即先是由某个不是鸡(但很类似鸡)的动物体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先产下了一枚后来能够孵出鸡的蛋(蛋1),然后再由这个蛋孵出了小鸡,小鸡长大之后再产下世界上的第二枚的蛋(蛋2),因此是先有蛋、后有鸡。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一个非鸡的生物要想变成鸡这种动物是不能通过身体细胞的基因的直接转变而来的,只能通过卵细胞或蛋的基因组合变异来变成新的物种的。 所以,用基因变异的这点来证明“先有鸡、后有蛋”的逻辑是不够严密的,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最好还是从生物的简单和复杂性的先后顺序来论证才是合理的,也是更有说服力的。 还有一个报道认为,英国科学家已经证明了“先有鸡、后有蛋”的假设。报道如下: 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经典问题困扰了人类数百年。近日,英国科学家宣称已经破解了这个谜团,答案就是先有鸡后有蛋,理由是他们发现一种能够催化蛋壳形成的蛋白质只存在于鸡的卵巢内。 然而,这样证明的逻辑是不够严密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科学家和科学手段不能够证明“催化蛋壳形成的蛋白质就不可能存在于”鸡之前的物种(如能够进化成鸡的恐龙)的体内?也即是说鸡之前的物种(如能够进化成鸡的恐龙)的体内同样有可能存在着“催化蛋壳形成的蛋白质”。
在美国十多年,回到故土。旧日朋友大都不在学术界,听说我一直都在搞哲学,都会好奇地问我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在他们看来我也许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是这类问题中的最常见的一个。虽然这不是现代哲学家讨论的典型问题,但人们认为哲学家对其应该有个较明确的说法,也是合乎情理的。不过,我确实没有仔细查阅过其他哲学家是否对这个问题有过较系统的讨论,因为这不是正规的学术论文,我也不妨试着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而毋须考虑是否重复或忽略了他人的观点而不自知。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当人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白问者期待的是哪一种答案。当有人问你“先有美国还是先有英国”时,一句简单的“先有英国”就行了,最多再加上几句对历史的解释。很显然,鸡与蛋的问题要求的不是这类答案,无论你回答的是鸡还是蛋,一定都离真正被期待的答案很远,不然的话,文章的开头十几个字就够了。因为这里问者早已预先认为无论哪个直截了当的回答都似乎同样有道理,或同样缺乏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发问,如果不是早就断定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而故意刁难的话,就是想知道到底哪种答案更有道理,要你帮他解开心中的疑团。所以,这里要你说清的是“为什么先有鸡”或是“为什么先有蛋”,而不是直截了当的“先有鸡”或“先有蛋”。那么我们要如何回答这里的“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把问题本身可能隐藏的歧义加以澄清。“鸡”可以指所有的鸡,也可以指某只确定的鸡,“蛋”可以指所有的蛋,也可以指某只确定的蛋。如果问题中的“鸡”是指所有的鸡,“蛋”是所有的蛋,显然我们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有些鸡先于有些蛋,另一些鸡后于另一些蛋。如果问题中的“鸡”和“蛋”指的是某个确定的“鸡”和某个确定的“蛋”,那么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就不能单靠思维推理得知,而是要求我们进行实证性的调查研究,看看究竟哪天的什么时间哪只鸡被孵出来的,而哪个蛋是哪天下出来的。如果你认为在蛋壳里边鸡已存在,在母鸡的身体里蛋也已存在,问题会复杂些,但原则上,这样的问题只能个案处理,我们不可能给出一个普遍的哪个在先的答案。
其实,上面的都是题外话。我们稍作思考,就会知道问题中的“鸡”和“蛋”,是指“第一只鸡”和“第一个鸡蛋”。所以,问题的较为完整的表述是:“先有第一只鸡还是先有第一个鸡蛋?如果有答案,那么答案的依据是什么?” 现在,一个“先”字的含义决定了整个问题的性质,如果它指的是时间上的先后,就属于事实问题,如果指的是逻辑上的先后,就属于概念问题。比如说,你问我先有汽车还是先有汽车轮,我的回答是事实上先有汽车轮后有汽车,因为在时间顺序上,不先做好汽车轮子,完整的汽车就做不出来。但是在概念上,先有汽车,后有汽车轮子。因为在逻辑上只有先理解了什么是汽车,才能理解什么叫汽车轮子。那么在鸡与蛋的问题中,我们问的是事实问题还是概念问题呢?
如果把它理解成事实问题,那么只要你设想自己的寿命很长,从既无鸡蛋又无鸡的远古活到今天,且记忆力没有问题,一直不断地观察有关的过程,似乎你就能明白无误地回答这个问题了,可不是吗?其实呢,问题要复杂得多,我们稍微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思路问题多多。鸡和鸡蛋从无到有的过程,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像进化论所说的那样,动物从低级生物演变而来,这样的演变可以是缓慢渐进的,或者是突变的。第二种可能,就是直接创生的,也即在第一个鸡或第一个鸡蛋出现之前,没有导致其出现的从非生物状态而来的中间状态。
先讨论进化的渐进过程,看看情形如何。因为是渐进,过程中任何一天和与其相邻的另一天之间不会让你看到任何物种进化的明显迹象。这样的话,你的寿命再长,从远古无鸡无蛋时期活到现在,你就能知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吗?那可不一定。想想看,由于在没有鸡和鸡蛋的时候你还没有机会形成何为鸡何为鸡蛋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你一刻不停地观察进化的整个过程,你都没有可能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猛然断定第一只鸡或第一只鸡蛋出现了,所以这条现场断定的思路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想法。按照今日我们对鸡和鸡蛋的定义或一组断定什么是鸡什么是鸡蛋的充要条件,设想一下进化过程中当时是鸡蛋先出现还是鸡先出现。其实,只有这样的思路,才可能有某种可行性,因为当时不存在给鸡蛋下的定义,定义只能取今日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用今日的概念理解过去的事情。那么,我们今日要如何给鸡蛋和鸡下定义、或采用何种判别标准才最自然合理呢?定义可能比较复杂,但鸡蛋一定是要在鸡的身体中长成的。今日,如果一个母鸡下出一个其他方面都像鸡蛋但没有蛋黄的东西,我们仍可以将其称作鸡蛋,但是如果某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造出一个与鸡蛋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也可以拒绝称其为鸡蛋。如此看来,按照这种自然的定义,没有鸡就没有鸡蛋。对比之下,鸡是如何定义的?判定一个东西是不是鸡,是否必然要看它是否从鸡蛋中孵化出来?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有人在实验室里用某种遗传工程技术绕过蛋的阶段培养出一只各方面都与一般的鸡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把它称为鸡。其实这里已把事实问题暂时转换成概念问题了:在概念上是先有鸡后有鸡蛋。
概念澄清后,我们还是回到事实问题上来,继续讨论进化过程中的情形。这里,我们可以试图采取一种不符合原则、但也可以从某种角度理解的用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只要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与我们今日的鸡蛋在物理上不可分别的东西,不管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都称之为鸡蛋。也就是说,我们用今日对鸡蛋物理性能的内涵描述,去指称鸡蛋概念产生之前的相符的对象,从而“鸡蛋”可以指称不是鸡下的蛋。这样的话,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呢?
假设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在第一只鸡出现以前,第一个在物理上与现在的鸡蛋相同的东西出现了,我们现在就把它称作“鸡蛋”。进一步假设这只鸡蛋是受精鸡蛋(有点奇怪,但如没受精这第一只鸡蛋也就永远不会变成鸡了),于是,这只鸡蛋在适当的温度等客观条件下就很快变成了小鸡:这哪是什么进化呀,这完全是奇迹!因为鸡蛋与鸡在物理上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相似之处,前者只是承载着后者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的控制程序再携带着必要的营养物质,把这样的先有控制程序后有物理过程的序列理解成自然进化的一个环节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在进化过程中首先成型的是鸡,而鸡经过自然选择慢慢进化成能把自己的机体信息经产卵的方式传给后代,倒是不那么费解了。这样,鸡也就在事实上先于鸡蛋。
现在再考虑进化过程中发生突变的情形,那就是,很久以前某只鸟(或任何其他会下蛋的东西)下了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的蛋,孵出来后,有了第一只鸡。这样的话,那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蛋能不能被称为先于第一只鸡的第一个鸡蛋呢?从语言的使用看,把那叫做第一颗鸡蛋也许有可以接受的理由,从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鸡蛋先于鸡的情形。但是,这样一来,问题的实质却被掩盖了。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概念使用方式,一开始的问题,就应该是“先有鸟,还是先有鸟蛋”之类的了。人们对“鸡”并没有特殊的兴趣,而是对产蛋动物与这种动物的先后关系感兴趣。这里用“鸡”这个词,只是说起来更方便而已。所以,接受这种遗传突变的可能性,并不影响我们刚才得到的结论的实质,只是把“鸡”换成其他的什么东西就是了,如果说的是鸟,那么答案就变成:“先有第一只鸟,后有第一个鸟蛋”。
现在我们再思考非进化的创生的可能性。不管创造的力量是源于上帝还是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什么东西,事情都要简单得多。鸡蛋有两种,受精的和没有受精的。要先创蛋,这个蛋就必须是在没有公鸡参与的情况下达到受精的状态,而且由于蛋造出来时没有母鸡,还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蛋孵化。接着,还要重复整个过程,造出第二个受精状态的鸡蛋,孵出一只异性的鸡。然后,让造出的两只鸡交配,母鸡下蛋孵小鸡,才能让繁殖的循环过程开始并继续下去。这样的创造过程,虽然不是绝对不可能,但显然是笨拙混乱、事倍工半的。但是,如果先造鸡就是事半工倍了。一开始就造两只鸡,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创造即告完成。它们交配后下蛋再孵出小鸡,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 这两个创造过程,到底哪个是实际上发生过的,靠单纯的推理是得不出结论的。但是,很显然,第二个过程,即造了鸡再让鸡生蛋育子,要合乎情理得多。不过,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个过程为实际发生的过程,我们都可以最后坚持先有鸡后有鸡蛋的说法。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我们今日定义中的鸡蛋不是能孵出鸡的蛋,而是鸡下的(至少是鸡体内产生的)包括没受精的因而孵不出鸡的蛋,也就是说,不能孵出鸡的鸡蛋还是鸡蛋,而不由母鸡体内产生的东西不管与鸡蛋多么相似,我们还是有理由坚持不把它叫做鸡蛋。就是上帝先造出像鸡蛋那样的东西,我们也不必把它称作鸡蛋。这样的话,还是先有鸡,后有鸡蛋。
所以,说到底,这主要还是一个概念问题,其次才涉及到事实问题。在概念上,先有鸡,后有鸡蛋;在事实上,如果我们允许在概念上做些松动而有了继续讨论的余地,也是先有鸡后有鸡蛋比反过来的情形要合理得多。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先有鸡,后有蛋。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我们从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说起 地球上第一个生命的繁殖方式 应该是无限地接近细菌或者病毒的繁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