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先把你的物理老师拉出来,打屁股,咋教的书?
电感在交流电路中,会使电流相位发生滞后。也就是说,纯电感中的电流相位,滞后于电压90度。这事电感的基本特征。
电感在交流电路通电的时候,需要建立磁场,建立这个磁场的能量,就是电感的无功功率。因为它的电流滞后于电压,所以通常就称之为:滞后的无功功率。
【扩展阅读】——如何形象理解电容电流超前于电压,电感电压超前于电流呢?
我发明的一个解释方法:套用力学中的惯性概念来解释。
“磁场惯性”导致电感电流滞后:电感上的电流滞后于电压的物理意义,是电流通过在电感时要形成新的磁场,当新磁场建立的时候,老磁场的磁惯性会阻碍新磁场建立,也就是要阻碍电流流过。所以当电压加上去以后,电流不能马上形成,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来克服磁惯性,所以就产生了滞后现象。而正弦交流电的电流滞后90度,则是因为电压在90度时开始翻转,即电压方向发生改变,就导致电流的改变滞后了90度。画图不方便,否则很好理解。
同样,电容器上的电流超前电压90度,是“电场惯性”所致:在电容初始充电时,其旧电场的电压为0 ,当电流流入电容后,要积累一定的电荷后才能形成新电场(产生电压),所以新电场的建立,一定会滞后于电流的流入。电流流了一段时间以后,电容器的极板上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电荷,新的电场才能慢慢形成,所以就产生了电压滞后现象。正弦交流电之间的90度关系,同电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