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是甜点家族中重要的成员,它不但味道好,也是某些特定氛围中不可缺少的亮点,像是生日蛋糕、结婚蛋糕等等,是大家最喜欢的甜点之一。
制作蛋糕所需材料:蛋糕粉310g、可可粉16g、苏打粉5g、盐5g、黄油110g、白砂糖300g、鸡蛋2个、白醋5ml、植物油220g、牛奶240g、红色色素30g、奶油奶酪500g、香草精5g、糖粉160g、淡奶油300g。
1.在容器内放入蛋糕粉、可可粉、苏打粉、盐搅拌均匀。
2.另取一容器加入黄油、白砂糖、鸡蛋、白醋、植物油、牛奶搅拌均匀后放入蛋糕粉,继续搅拌后加入红色素搅拌均匀,之后放入预热好的烤箱烤制30分钟。
3.在容器内加入奶油奶酪、香草精、糖粉、淡奶油打发。
4.在两层蛋糕片中间涂一层奶油,在整个蛋糕外层再涂一层奶油,在上面放上装饰,蛋糕就做好了。
其实就是好吃,我最喜欢的蛋糕就是红丝绒蛋糕,他们不仅营养丰富,包含多种莓果在里面。
主要颜色还好看,很鲜艳。
烘焙(baking,别称烘烤、焙烤)是指在物料燃点之下通过干热的方式使物料脱水变干变硬的过程。
烘焙是面包、蛋糕类产品制作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烘焙后淀粉产生糊化、蛋白质变性等一系列化学变化后,面包、蛋糕达到熟化的目的,也能使食物的口感发生变化。
面包烘烤一般包括下面三个阶段:
烘焙
1)第一阶段:面火120--160℃,底火180--220℃;实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面包入炉。维持时间约2—15分钟。
注意:小面包温度高,时间短;大面包温度低,时间长;
作用:面包增大体积,主要是让其长高。
2)第二阶段:提高面火至180--220℃、底火200--250℃,维持到面火达到要求时,约5—10分钟。
作用:使面包形成硬的面包壳,并使面包定型。
3)第三阶段:面火维持在180-220℃、底火调低到180℃,维持至面包均匀上色,约需5-10分钟。
作用:使面包形成均匀的焦黄色或金黄色。
面包在烘烤过程中内部的变化
1)面包坯温度、水份变化及内部结构的形成
面包坯处在烤炉中后,同时接收热量的来源或方式有:加热管的热辐射、烤盘的热传导、炉内热空气对流传热。
A.烘烤初期
a.表皮的形成
刚入炉的生坯,表面温度为30℃左右,首先遇到热空气。热空气中水份会被冷坯冷凝成水珠并附着在其表面。但这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很快水珠会汽化,且面包表面温度迅速上升到高于100℃,这样表面会干燥,并形成白色的薄表皮。
烘焙
b.面包皮(壳)的形成
同时,热量往内部传导,内层温度也在上升,短时间内表皮下的温度接近100℃,形成外高内低的温度梯度分布。这样热量的传递方向(推动力)是由外向内的。
而面包中水份的分布刚好相反,是外低内高的水份梯度分布。这样水份是由内向外补充,并在表皮下形成蒸发层(因温度接近100℃)。
但由于烘烤进行中,内部温度会不断上升,当达到淀粉的糊化温度时(高于50℃),水份会被淀粉结合,这样内部向外补充的水份会越来越少,蒸发层水份会减少,温度会超过100℃,然后面包外皮干燥成一层无水的面包壳(产品吸潮回软后称为面包皮)。
A.烘烤后期
a.面包囊形成
烘烤继续,热量不断向内传递。
由于面包皮的阻挡作用,以及内部淀糊化,往外扩散的水份有限,但温度会不断升高,最终接近100℃,这样蛋白质也会变性。淀粉糊化和蛋白质变性后,面包壳下面部分形成面包囊,这部分实际上也熟化了。
b.面包囊心的形成
面包几何中心部分在烘烤过程中得到的热量最少,升温速度最慢。由于中心温度与面包皮温度相差太大,处在中间位置的面包囊部位的水份既向外扩散,也向内部分渗透冷凝。当面包囊形成时,面包中心水份比以前高出2%,温度最终一般会上升到90—98℃。并形成面包囊心。
2)烘烤过程面包内部微生物学变化及发生!
色彩艳丽好看,又可以吃,健康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