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为什么更容易在社会上遭受潜在歧视和语言暴力?

2025-01-05 09:03:5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国社会发展的很快,现在一直也是提倡了男女平等,但是有研究显示女性遭受歧视的可能性更大,女性遭受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般女大学生毕业之后就要面临结婚生子的问题,法律规定雇主需要为女性员工提供带薪产假和哺乳假,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雇主,此时更加的倾向不需要休这些假的男性求职者,因为女性的生育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面试官在女性求职者遇见时会与自己的刻板印象先入为主的套路女性求职个体,而不是进行实际的观察,因为实际的观察实在是成本太大了,如果招他来进入自己的单位,那肯定是会。自己的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这种情况不如直接对男性友好一点,拒绝女性。

另一点是因为大多数的雇主认为女性求职者可能更注重家庭,而非职业发展,因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决定了女性更理性一点,更适合做家里的杂碎的事情,在重要的决策上面,男性做的还是更加果断一点,这也就导致女性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远远。低于男性求职者,这也是女性遭受歧视的原因之一。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非常客观的一个因素了,从身体情况来说,女性求职者比男性求职者身体素质要差一点,更多的人认为女性不能吃苦也不适合出差,这样就不利于工作的安排。而且因为男女有别,身体特征是不一样的,所以女性会面对更多的问题,这也是雇主需要考虑的原因之一。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就是女性为什么更容易在社会上遭受潜在歧视和语言暴力的原因了,其实现在的社会发展的非常的迅速,更多的女性不用进行体力劳动,有时候甚至还会做的比男性更加的严谨,更加的认真,在社会上不应该受到潜在的歧视和语言暴力。

回答(2):

本来就是弱势群体,而且因为女性在乎面子不想与人起冲突,很少用实际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名誉权和肖像权,就会给人留下好欺负的表象,随意的对女性言语攻击。

回答(3):

因为女性一直处于弱势群体。主要还是古老的思想传承的结果,所以女性更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回答(4):

因为在社会中女生是弱势群体,而且人们骨子里也没有放弃一些古代的女子规矩,认为女生她就是在某些事情不应该这样做,而男生就会无所谓的心理想法。

回答(5):

(1)收入歧视

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女性的收入都比男性收入低,一方面是受到了社会普遍观念影响及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歧视,另一方面也是由女性自身造成的。

女性尤其容易低估自己,这也正是她们收入“低”于潜能的原因。在众多大学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同样一份实验室的工作,女性能够接受比男同事低得多的报酬。这一点不因女性前一份工作的收入高低而改变。

其根源,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是一种“压抑效应”,具体指在社会上只占少数的人群,在社会精英层面前,往往容易低估自己。弱势群体会认为,自己的这种弱势地位是理所当然。看到优势群体的优势时,女性会认为是本该如此,而不管这种优势是多么不公平。

(2)外貌歧视

曾有人对女性就业做过问卷调查,在问到“女性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时,排在前4位的答案是:外貌气质、学历和公关能力,分别有70.1%、67.2%和60.7%的被访者选择了这些选项。另外有不少单位对女性婚姻状况也提出了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外貌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都很重要。据报道,一位记者在人才市场采访时也了解到了类似的情况。一名外语系毕业的女生介绍,2004年毕业以后,她就开始了自己辛酸的求职过程。口语一流的她,先后应聘了多个企业的翻译职位,只因身高仅有1.5米,屡次在面试中被刷下来。以至于几年来她只能靠当家教等工作“糊口”。

(3)心理歧视

在女性的职业歧视中,也不能排除女性职场人士的主观意识。很多女性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定位为“性别弱势群体”,由于有这样的主观意识存在,使她们在职场中可能变得比较敏感,容易强化那些原本并非是不公平待遇的现象。

比如,女员工看到男同事跟老板一起抽烟聊天,走得近,就觉得老板一定偏心男员工。另有一些女性在潜意识里认为,既然我们是弱势群体,当然就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可在今天竞争激烈的职场上,谁会无缘无故地特别照顾别人呢?有些时候,其实女性只是没有受到特别的照顾,但并不意味着就受到了歧视。

(4)能力歧视

在职场中,女性的能力往往会受到怀疑,很多人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性。世界上有男人和女人,但又根据其各自的生活层次、教育背景的不同被分为各不相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人在职场中的发展、境遇不能一概以性别而论。假如我们留心一下便会发现,女性在很多职业领域的发展比男性要好,譬如在基础教育、幼教、部分行业的销售、护理等方面。(1)收入歧视

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女性的收入都比男性收入低,一方面是受到了社会普遍观念影响及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歧视,另一方面也是由女性自身造成的。

女性尤其容易低估自己,这也正是她们收入“低”于潜能的原因。在众多大学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同样一份实验室的工作,女性能够接受比男同事低得多的报酬。这一点不因女性前一份工作的收入高低而改变。

其根源,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是一种“压抑效应”,具体指在社会上只占少数的人群,在社会精英层面前,往往容易低估自己。弱势群体会认为,自己的这种弱势地位是理所当然。看到优势群体的优势时,女性会认为是本该如此,而不管这种优势是多么不公平。

(2)外貌歧视

曾有人对女性就业做过问卷调查,在问到“女性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时,排在前4位的答案是:外貌气质、学历和公关能力,分别有70.1%、67.2%和60.7%的被访者选择了这些选项。另外有不少单位对女性婚姻状况也提出了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外貌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都很重要。据报道,一位记者在人才市场采访时也了解到了类似的情况。一名外语系毕业的女生介绍,2004年毕业以后,她就开始了自己辛酸的求职过程。口语一流的她,先后应聘了多个企业的翻译职位,只因身高仅有1.5米,屡次在面试中被刷下来。以至于几年来她只能靠当家教等工作“糊口”。

(3)心理歧视

在女性的职业歧视中,也不能排除女性职场人士的主观意识。很多女性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定位为“性别弱势群体”,由于有这样的主观意识存在,使她们在职场中可能变得比较敏感,容易强化那些原本并非是不公平待遇的现象。

比如,女员工看到男同事跟老板一起抽烟聊天,走得近,就觉得老板一定偏心男员工。另有一些女性在潜意识里认为,既然我们是弱势群体,当然就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可在今天竞争激烈的职场上,谁会无缘无故地特别照顾别人呢?有些时候,其实女性只是没有受到特别的照顾,但并不意味着就受到了歧视。

(4)能力歧视

在职场中,女性的能力往往会受到怀疑,很多人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性。世界上有男人和女人,但又根据其各自的生活层次、教育背景的不同被分为各不相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人在职场中的发展、境遇不能一概以性别而论。假如我们留心一下便会发现,女性在很多职业领域的发展比男性要好,譬如在基础教育、幼教、部分行业的销售、护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