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具有的品质,他是完美人格的代表人物,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能够有这样操守的人难能可贵。帮助熊完归国称帝、治楚开吴、解邯郸之围,都是黄歇在楚国任职时为楚国做出的贡献。黄歇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连司马迁都评价他:“以身徇君,遂脱强秦,使驰说之士南乡走楚,黄歇之义。”他如此忠诚,他对楚国君王忠心,对楚国君王的考量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怀,而他的相楚二十余载,对国家可称的上劳苦功高,对自己算的上光宗耀祖。
偏偏他生不逢时,他在楚国任职的时候,一心想把楚国治理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楚国刚见雏形,楚威王就去世了,随后上任的楚国君王,楚怀王不仅昏庸还喜欢重用小人,而与此同时,楚怀王极力打压屈原、项平等人,春申君自然也逃不过那帮小人的谗言,受到排挤和压制。到了楚顷襄王上任时,春申君黄歇才被重新拜为相。
此时,楚国的君王是楚顷襄王熊横。他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楚国的发展问题。还有楚国和各国的国际关系,特别是秦国,秦国这个时候与楚国的关系极差,秦国听说楚顷襄王即位,还想发动全国的兵力,趁机攻打楚国。楚王一听就有点着急了,连忙找来黄歇,让黄歇去和秦国求和。黄歇奉命去秦国游说秦王,黄歇认为秦楚两国是大国,一旦交战必定是两败俱伤,到时候其他的诸侯可就捡了大便宜了。还不如秦楚两国联手,一起对付其他的诸侯国。秦王觉得有道理便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在黄歇回国后,将楚国的太子和自己作为人质又送到了秦国,这一去即十年。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秦国却不愿意放走楚国的太子,黄歇又开始游说秦国的相国范雎,向他说明放走太子楚国会记住秦国的恩义,如果不放楚国还可以令立太子,既然太子现在有利用价值,何苦要让手上的太子变成没用的棋子。范雎答应了黄歇的提议,默许了太子的离开。于是,黄歇让太子乔装打扮出宫,自己则留在住所,继续和秦国周旋,为太子的逃离争取时间,后来秦昭王知道真相后,大怒。想要黄歇自行了断。多亏范雎向秦王进言,如果熊完归国即位,一定会重用黄歇,到时候楚国也会对秦国友好的,秦昭王听完范雎的话,觉得有道理,便放走了黄歇。
前半生黄歇做的事也挺正确的,甚至为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到了晚年,他的做法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最出名的事情,便是“移花接木”,春申君事事为楚国操心,就连楚考烈王没有儿子,黄歇也担心得要命,作为臣子关心君王无可厚非,只是黄歇的做法有点过火。楚考烈王没有儿子,黄歇为他找了很多佳丽,都没有生下儿子。
而赵国一个叫李园的人,他有一个妹妹想把她嫁给楚王,一直没机会见到楚王,怕时间长了不能得到宠幸。李园便借机做了黄歇的侍从,假装无意中提起自己的那个妹妹。黄歇便提出要见李园的妹妹。于是,李园将自己的妹妹献给了春申君,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宠幸,黄歇又把这个有身孕的妹妹,献给了楚考烈王。李园的妹妹一入宫就得到了楚王的宠幸,并诞下了一个儿子。黄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在晚年时期因为这件糊涂事,而命丧荆门,可谓可惜可叹~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称为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黄歇被楚考烈王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淮北十二县的封地。15年后,由于与齐国相临的淮北经常发生战事,黄歇请求楚考烈王把自己的封地淮北十二县换到江东,楚考烈王答应了黄歇的要求。前260年,赵孝成王在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结果导致赵国的大败,40多万兵士被秦国坑杀。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国的丞相平原君赵胜前去楚国请求救援,楚考烈王弃秦楚两国的盟约不顾,派遣春申君领兵救援赵国。与此同时,魏国也派出信陵君魏无忌救援赵国,在楚、魏、赵三国的联合下,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黄歇向北征伐鲁国,次年黄歇灭掉鲁国,任命荀况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通过援赵灭鲁,黄歇的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春申君黄歇在对外穷兵黩武的同时,对内则和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竞相礼贤下士,招引门客,最高峰时黄歇有门客3000多人,其数量在“战国四公子”中居于首位。黄歇的门客多逞强好斗,奢侈浮华。有一次,赵国的平原君派门客拜访春申君,春申君把他们安排在上等的客馆住下。平原君的门客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他们特意在头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装饰着珍珠宝玉的剑鞘,前去拜见春申君,而春申君的上等门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让平原君的门客自惭形秽。
前256年,秦国灭掉西周国,同年,寄居在西周国的周赧王死去,作为天子之国的周朝不复存在。前249年,秦国秦庄襄王即位,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又带兵灭掉东周国。前242年,各诸侯国担忧秦国吞并中原的势头不能遏制,于是互相订立盟约,联合起来讨伐秦国,并让楚考烈王担任六国盟约的首脑,让春申君当权主事。六国组成合纵联军,由黄歇任命庞暖为联军主帅,六国联军曾一度攻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境内),秦国倾全国之兵出关应战,六国联军战败而逃。楚考烈王把作战失利的罪责归于春申君,从此开始冷落黄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