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01年到07年诺贝尔化学奖历届得主名单和年龄

2024-12-05 04:02: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2001年
威廉·诺尔斯(W.S.Knowles) (1917-)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和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三位化学奖获得者的发现则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现在,像抗生素、消炎药和心脏病药物等,都是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制造出来的。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许多化合物的结构都是对映性的,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样,这被称作手性。而药物中也存在这种特性,在有些药物成份里只有一部分有治疗作用,而另一部分没有药效甚至有毒副作用。这些药是消旋体,它的左旋与右旋共生在同一分子结构中。在欧洲发生过妊娠妇女服用没有经过拆分的消旋体药物作为镇痛药或止咳药,而导致大量胚胎畸形的"反应停"惨剧,使人们认识到将消旋体药物拆分的重要性。2001年的化学奖得主就是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使用一种对映体试剂或催化剂,把分子中没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开人的左右手一样,分开左旋和右旋体,再把有效的对映体作为新的药物,这称作不对称合成。
诺尔斯的贡献是在1968年发现可以使用过渡金属来对手性分子进行氢化反应,以获得具有所需特定镜像形态的手性分子。他的研究成果很快便转化成工业产品,如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L-DOPA就是根据诺尔斯的研究成果制造出来的。
1968年,诺尔斯发现了用过渡金属进行对映性催化氢化的新方法,并最终获得了有效的对映体。他的研究被迅速应用于一种治疗帕金森症药物的生产。后来,野依良治进一步发展了对映性氢化催化剂。夏普雷斯则因发现了另一种催化方法——氧化催化而获奖。他们的发现开拓了分子合成的新领域,对学术研究和新药研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成果已被应用到心血管药、抗生素、激素、抗癌药及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的研制上。现在,手性药物的疗效是原来药物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合成中引入生物转化已成为制药工业中的关键技术。
诺尔斯与野依良治分享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夏普雷斯现为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学院化学教授,将获得另一半奖金。

野依良治(R.Noyori) (1938-)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和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许多化合物的结构都是对映性的,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样,这被称作手性。而药物中也存在这种特性,在有些药物成份里只有一部分有治疗作用,而另一部分没有药效甚至有毒副作用。这些药是消旋体,它的左旋与右旋共生在同一分子结构中。在欧洲发生过妊娠妇女服用没有经过拆分的消旋体药物作为镇痛药或止咳药,而导致大量胚胎畸形的"反应停"惨剧,使人们认识到将消旋体药物拆分的重要性。2001年的化学奖得主就是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使用一种对映体试剂或催化剂,把分子中没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开人的左右手一样,分开左旋和右旋体,再把有效的对映体作为新的药物,这称作不对称合成。
1968年,诺尔斯发现了用过渡金属进行对映性催化氢化的新方法,并最终获得了有效的对映体。他的研究被迅速应用于一种治疗帕金森症药物的生产。后来,野依良至进一步发展了对映性氢

2002年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2年10月9日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贡献。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分别表彰了两项成果,一项是约翰·芬恩与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他们两人将共享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另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他将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另一半的奖金。

2003年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分别表彰他们发现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们研究的细胞膜通道就是人们以前猜测的“城门”。

2004年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2005年
三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是重要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例证。

2006年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份声明中说,科恩伯格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而理解这一点具有医学上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

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获得的奖金额将达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

回答(2):

1、2001年有:美国的威廉·诺尔斯,90岁;巴里·夏普莱斯,66岁;日本野依良治,69岁。

2、2002年有:美国教授约翰·芬恩,90岁;日本化学工程师田中耕一 ,48岁;瑞士教授库尔特·维特里希,72岁。

3、2003年有:美国彼得·阿格雷,58岁;罗德里克·麦金农,47岁。

4、2004年有:以色列亚伦·切哈诺沃,60岁;阿夫拉姆·赫什科,67岁;美国欧文·罗斯,78岁。

5、2005年有:法国伊夫·肖万,74岁;美国罗伯特·格拉布,63岁;理查德·施罗克,70岁。

6、2006年有: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59岁。

7、2007年有:德国格哈德·埃特尔,71岁。

8、以上信息来源网址是:https://baike.baidu.com/item/

回答(3):

年龄...找不全..07的我也没找到.. - -#对不起哦.

01
美国的威廉·诺尔斯----90岁、
巴里·夏普莱斯----66岁、
日本野 依良治----69岁

02
美国教授约翰·芬恩-----90岁、
日本化学工程师田中耕一 ---48岁
瑞士教授库尔特·维特里希

03
美国彼得·阿格雷----58岁
罗德里克·麦金农

04
以色列 亚伦·切哈诺沃----60岁
和阿夫拉姆·赫什科
美国欧文·罗斯----78岁

05
法国伊夫·肖万----74岁.
美国罗伯特·格拉布----63岁和
理查德·施罗克----70岁

06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 ----59岁

07
暂时没找到....- -#对不起哦

其实我找的好辛苦。。。累。。- -#希望帮到你~

。。。。。。。呵呵。来源?
http://news.sohu.com/s2006/nuobeier2006/这里找的大部分名字

年龄是我一个一个搜出来的- -#你象我一样一个一个把名字复制出来搜索就OK,百度百科里都有不少了。我根据出生算的!!(可能会有算错)

累死我了。你还要问什么啊?。。。

回答(4):

2001年 威廉·诺尔斯(美国人)、野依良治(日本人)
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成就巴里·夏普莱斯(美国人)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取得成就。

2002年 约翰-B-芬恩(美国人)、田中耕一(日本人)在生物高分子大规模光谱测定分析中发展了软解吸附作用电离方法。
库特-乌特里希(瑞士人)以核电磁共振光谱法确定了溶剂的生物高分子三维结构。
2003年 阿格里(美国人)和麦克农(美国人)研究细胞隔膜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2005年
三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是重要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例证。
2006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回答(5):

2005年 美国化学家罗伯特-H-格拉布斯(Robert H. Grubbs)和理查德-R-施罗克(Richard R. Schrock),以及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Yves Chauvin)
2004年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和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以及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Irwin Rose)
2003年 美国人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和罗德里克-麦金农(Roderick MacKinnon)
2002年 美国的约翰-芬恩(John B. Fenn)、日本的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和瑞士的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
2001年 美国的威廉-诺尔斯(William S. Knowles)和巴里-夏普莱斯(K. Barry Sharpless),以及日本的野依良治(Ryoji Noyori)
2000年 美国的阿兰-黑格(Alan Heeger)和阿兰-麦克迪尔米德(Alan G. MacDiarmid),以及日本的白川秀树(Hideki Shirakawa)

http://blog.phoenixtv.com/index.php/uid_729916_action_viewspace_itemid_35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