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术界的名人简介

2024-11-16 19:01:5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裴文中:

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河北丰南人。1927年毕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

1931年起,确认石器、用火灰烬等的存在,为周口店是古人类遗址提供了考古学重要依据。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1949年后,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梁思永:

著名考古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父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国学大师梁启超。梁思永一生致力于考古事业,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传世。

1948年与其兄梁思成(建筑学家)同时获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此时尚未成立学部,尚未产生学部委员即院士)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先后负责黑龙江昂昂溪细石器文化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候家庄西北冈殷王陵、高楼庄后冈小屯、龙山与仰韶三叠层、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考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1954年4月2日,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的他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终年50岁。

李济:

人类学家、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

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州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并于次年改读人口学专业,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李济哈佛大学毕业,返回祖国,受聘于南开大学,任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

贾兰坡,字郁生,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式人物。

扩展资料:

文化

命名

有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作为考古学文化名称的作法,应用得最为普遍。如欧洲的莫斯特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以及中国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

有以地区或流域来命名的,多为事后弄清这一文化分布范围而命名。如欧洲的多瑙河文化等。

有对发现地点的名称加前缀的,如甘肃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这是因为它们和典型龙山文化有相同处,也有差异处。如果仅属地方性的小差异,当然可采用这种办法,如果差异大到可认为是独立的文化时,那便应该另起一个文化名称。

由于发掘地点中不止一个文化,可对地名加后缀,以资区别,如庙底沟二期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见屈家岭文化)等。

以特征遗物来命名的方法也经常被采用,如中国过去所称的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欧洲的巨石文化、钟杯战斧文化等,不过这种命名,容易以片面的特征代替整个文化的特征,同时这种个别类型的特征遗物,还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而已逐渐不大为人们所采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古

回答(2):

朱泓,男,原籍江苏省镇江市,1951年8月生于天津。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历任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考古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兼文学院副院长。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吉林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朱泓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体质人类学和古人种学、古病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古人种学的研究领域中成就显著。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1部,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目前我国最负盛名的中青年古人种学家。由于他的出色表现,1991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被确定为吉林大学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1997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9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200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2002年获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颁布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先进工作者”称号及奖励。

  朱泓教授在科学研究中既注意积极地吸收国外人类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把握住国际学术界的前沿课题和热点课题,又根据我国自身特点,将人种学研究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等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在中国北方和东北亚地区古人种学研究中取得多项成果,尤其是他在有关匈奴、东胡、鲜卑、契丹等古代民族的人种问题以及中国古人种学研究理论构架和方法论方面的一些独到见解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在科学研究中,他还特别注重对我国古今各民族种系源流方面的探索,认为该项研究对于全面阐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和动力,增强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传统友谊和血肉联系,维护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等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朱泓教授还是一位充满创新精神的出色的科研工作组织者。近年来,他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和国家文物局专题项目2项。他注重与国内外同行学者、大学、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日本东京大学、九州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威奇塔大学、以色列希伯莱大学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学者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他知识领域宽阔、学识渊博,善于追踪国际学科发展的方向,注意在文理交叉、相互渗透中,通过学科重组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1998年,在他的倡议和领导下,通过与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合作的方式,建立了我国考古学界第一个从事古人骨DNA研究的专业实验室——吉林大学考古DNA实验室,受到国家主管部门和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郭德维,男,汉族,1937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986年提晋升为副研究员,1991年升为研究员,1990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我院楚国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北省考古学会理事,湖北省炎黄文化文化研究会理事,武汉楚文化学会顾问,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唐君毅 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海外学界誉为“文化意识宇宙的巨人”,“自朱熹、王阳明以来的杰出哲学家”。

周辅成 : 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历任金陵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全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赵景深:字旭初,四川宜宾人。中国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 一生出版著作约百卷,近千万字。主要著作有:《中国小说丛考》、《民间文学丛谈》、《宋元戏文本事》、《元人杂剧辑选》、《元人杂剧钩沉》、《元明南戏考略》、拥清曲谈》、《读曲小记》、《中国戏曲初考》、《小说戏曲新考》、《曲论新探》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戏曲评介人联谊会主席、中国通俗文学会会长、中国戏曲研究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等职。

阳翰笙(1902-1993)编剧、戏剧家、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抗战争期间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会主任等职。建国后历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