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无三日晴的真正原因

2024-11-22 08:16:1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明代学者王世性,在黔志中把贵州地理特征概括成两句话,也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这是说明贵州的气候变化,阴雨天气比较多,气候比较适中,不是太热也不会太冷. 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   

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为:
(1)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而其余少数地区计有省之南部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18~19℃,省之东部河谷低洼地带为16~18℃,海拔较高的省之西北部为10~14℃。各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1月平均气温为4~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4.0~36.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6.0~-9.0℃之间,但其出现天数均很少,或仅在多年之中偶尔出现。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天,春季次之,约102天,夏季较短,约82天,秋季最短,约76天。  
(2)常年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100~1300mm之间,最多值接近1600mm,最少值约为850mm。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南部多雨区的范围最大。该区的晴隆县,年降水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和毕节一带,大娄山西北部的道真、正安和桐梓一带,舞阳河流域的施秉、镇远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因此,对全省绝大部分地区而言,多数年份的雨量是充沛的。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看,一年中的大多数雨量集中在夏季,但夏半年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常有干旱发生。
(3)光照条件较差,降雨日数较多,相对湿度较大。全省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200~16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即省之西部约1600小时、中部和东部为1200小时,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各地年雨日一般在160~220天之间,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多40天以上。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
(4)本省地处低纬山区,地势高差悬殊,天气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由于东、西部之间的海拔高差在2500m以上,故随着从东到西的地势不断增高,各种气象要素有明显不同。如西部的威宁较中部的贵阳海拔增高1163m,年太阳辐射较贵阳多96MJ·m-2,年平均气温低4.8℃,年平均绝对湿度小4.0hPa,故威宁气候高寒,贵阳则气候温和。再将东部的铜仁与中部的贵阳作一比较,前者比后者海拔降低787m,年太阳辐射比贵阳少户234MJ·m-2,年平均气温升高1.6℃,7月平均气温升高3.7℃,1月平均气温升高0.3C,故铜仁的气候特点是冬暖夏热,贵阳则是冬暖夏凉。在水平距离不大但坡度较陡的地区,立体气候特征更明显,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充分说明了贵州山区垂直气候的差异性。

回答(2):

  我国川黔地区年平均晴天均不足30天,川西、黔北不足20天,我国晴天最少的四川盆地最西部地区更在10天以下。例如,雅安8.1天,荥经6.9天,芦山6.3天。全国阴天日数最多的地区也在四川盆地最西部地区。例如,荥经、马边分别高达279.9天/年和281.0天/年。

  由上看来,即使川黔地区中最阴沉多云的地区,每年总还有6—10个晴日,即远多于3天。因此,“天无三日晴”的“晴”的标准可否提高到三个“碧空无云”之日?

  统计表明,1957—981年的各级连续碧空日数,黔北的雅安、乐山代表川西,毕节、遵义各站的年平均碧空日数大都在2—5天之间,平均3天。其中雅安、乐山甚至只有2天左右。连续碧空2天的次数,各站每年平均不足一次;连续碧空3天的机率,即使川西、黔北也只5—25年一次。建国后从未出现过连续碧空5天的情况,可见,即使发生也是30年以上一遇的小概率事件了。

  贵阳由于纬度偏南,位于川西和黔北最阴区的南缘,每年平均有4.48天碧空,连续二、三、四天碧空无云的机会,每年也有0.93、0.26和0.19次,皆比川西和黔北要多。贵阳在建国后还曾两次出现过连续碧空5天以上的情况,一次在1959年,从10月30日01时到11月6日07时,连续碧空7天6小时;另一次更长,从1973年12月30日20时到1974年1月8日08时,连续碧空8天12小时之久。

  最近的1998年12月又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持久万里无云的天气,从12月12日13时到23日15时,中间仅仅18日10时和20日18时有短时间的多云。从连续碧空时数看,虽然这次三段时间中哪段也没有突破上述历史记录,但三段连续碧空如此集中连续出现,则是建国以来所没有出现过的,也是一种新的历史记录。

  综上所述,可见川黔地区天气确实十分阴沉,晴天极其罕见,“天无三日晴”之说,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如果把标准提高到“天无三日碧空”,将更加符合实际。

回答(3):

我国川黔地区年平均晴天均不足30天,川西、黔北不足20天,我国晴天最少的四川盆地最西部地区更在10天以下。例如,雅安8.1天,荥经6.9天,芦山6.3天。全国阴天日数最多的地区也在四川盆地最西部地区。例如,荥经、马边分别高达279.9天/年和281.0天/年。

由上看来,即使川黔地区中最阴沉多云的地区,每年总还有6—10个晴日,即远多于3天。因此,“天无三日晴”的“晴”的标准可否提高到三个“碧空无云”之日?

统计表明,1957—981年的各级连续碧空日数,黔北的雅安、乐山代表川西,毕节、遵义各站的年平均碧空日数大都在2—5天之间,平均3天。其中雅安、乐山甚至只有2天左右。连续碧空2天的次数,各站每年平均不足一次;连续碧空3天的机率,即使川西、黔北也只5—25年一次。建国后从未出现过连续碧空5天的情况,可见,即使发生也是30年以上一遇的小概率事件了。

贵阳由于纬度偏南,位于川西和黔北最阴区的南缘,每年平均有4.48天碧空,连续二、三、四天碧空无云的机会,每年也有0.93、0.26和0.19次,皆比川西和黔北要多。贵阳在建国后还曾两次出现过连续碧空5天以上的情况,一次在1959年,从10月30日01时到11月6日07时,连续碧空7天6小时;另一次更长,从1973年12月30日20时到1974年1月8日08时,连续碧空8天12小时之久。

最近的1998年12月又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持久万里无云的天气,从12月12日13时到23日15时,中间仅仅18日10时和20日18时有短时间的多云。从连续碧空时数看,虽然这次三段时间中哪段也没有突破上述历史记录,但三段连续碧空如此集中连续出现,则是建国以来所没有出现过的,也是一种新的历史记录。

综上所述,可见川黔地区天气确实十分阴沉,晴天极其罕见,“天无三日晴”之说,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如果把标准提高到“天无三日碧空”,将更加符合实际。

回答(4):

盆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