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和阴历的区别如下:
自西汉时期创建了太初历后,对于推动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后续王朝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革新。
因此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农历是属于阴阳合力,也就包含了我们现在所认识的阴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说到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其实这就是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
很多人当被人问起你生日是什么时间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说出那个准确时间,可当别人问是阴历还是阳历的时候,就开始会犯糊涂了,有的人会说是过得快的那个,有的人会说是过得慢的那个,这些现象出现其实都是代表着很多人都不分不清阴历、阳历、农历的区别,从家用日历上来看,日历上都会写着两个时间,在上面用数字注明就是阳历,就比方今天是六月一号,而在下面一点点用文字写出来,比如九月初九这就是阴历,每一个阴历都会对应一个阳历,阳历的别名又叫做公历,阴历的别名又叫华历,而农历是以阴历(华历)为基础,融合阳历而成的一种历法。
一般来说,我们看日历可以发现阴历时间要比阳历时间过得慢一些,大概慢了半个月左右的,这是因为阴历又叫做太阳历,它是以月亮围绕太阳运动规律所制定的,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个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我们所学过的一句诗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农历是根据太阳的位置,从而把一年分为了二十四个节气,这样能够便于安排农业生产,所以二十四节气来自农历,而非阴历。
以前家里人过生日的时候,或者登记身份的时候,大多都是用阴历,现在大部分都是用阳历,对于阴历来说比较能够让人容易记住一点,因为阴历都是固定的那个日子生日,就好像你是七月初七生日,你就只要记住七月初七这个日子,但是阳历的日子是每年都会变化的,不是固定那个日子,就像是你今年是十月一号生日,可能明年又不是这个日子了。
国际上通用的立法一般都是公历,它的适用范围更广泛,更加的准确一点。
阳历也叫公历,来源于西方。比如算星座时、就是按照阳历(公历)计算的。
阴历也叫农历,来源于我们中国。
比如我们俗称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清明节、七夕、春节、就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而元旦、和西方的情人节(2.14)和圣诞节、国庆节、建军节、党的生日、都是按照公历来计算的。
他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阳历是国际通用的,而农历是我们中国特有的。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台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历法就是制定日历,安排年、月、日的法则。它的任务是:适当的编排出年、月、日的关系,具体决定一个年号的月数和日数,给每一个日子编上一个号码。
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叫做闰年。所以闰年的二月有29天。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由于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折衷的历,就是所谓阴阳合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有人叫它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也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
简单理解,阴历的“阴”字有一个“月”,不难看出其与月亮有关,就是以月相变化周期来定的,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阴历一年就是355天左右,如果算闰月就是385天左右;
阳历跟太阳有关,也就是太阳历,凡是以太阳黄道周期(地球公转周期)为基础的历法都可以叫阳历。其实我们日常可以接触到两种阳历:一种是中国传统的阳历就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以立春为开始;另一种就是现行的公历也可以叫阳历,世界通用历法,原型是格里历。
我们说的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历加中国传统阳历二十四节气。说到农历,从这里又可以延伸出“年”和“岁”的概念。在农历里,“年”代表日历上从这个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也就是一个阴历年;“岁”则是二十四节气一个轮回,也就是阳历的年。古时候木星被称为“岁星”,正因为木星一个公转周期差不多是十二个阳历年,也就是十二“岁”。由此可以联想到十二生肖和干支纪年(十二生肖是依附于干支纪年的),目前在干支纪年起点上还有争议,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岁始(立春)是干支起点。我家有一本祖传的黄历,光绪十五年,至少说明在清代还是以岁始作为干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