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乘数效应能否举个例子,不要用百度的解释也不要用专业术语,要按照自己的理解

2024-12-05 00:11:4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之所以会有货币乘数效应,本质上是因为银行收的是纸币,但贷出去的是“电子货币”。但是电子货币央行无法监控,无法同时减少纸币,所以导致平白无故的增加了货币量。举例说明:假设央行发行100万纸币,纸币以工资形式发给我们。我们一分不花,全都存到银行。此时银行收到了100万纸币。假设不考虑准备金。银行放贷款100万给某个企业,但是银行绝对不会把现金直接付给企业,而是以“转账”的形式,把“电子货币”转到企业的“存款账户”上。这句斜体字,就是“货币乘数”开始放大的时候。银行手里拿着100万现金不变,贷款给企业的电子货币100万,但是因为是把100万打到企业存款账户上,所以这100万“电子货币”马上又回到了银行。但是此时,企业却已经获得了100万的资金。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支付。加上银行手里的100万纸币。就一下子变成了200万的货币量。此时,理想状态下,央行需要回收市场100万的纸币。但是,由于电子货币无法监控,根本做不到。所以货币会越来越多,通胀会越来越严重。这就是货币乘数效应。 这也就是为啥央行要急赤白咧打的推行“数字货币”的原因。当数字货币完全替换纸质货币后,“电子货币”就没啥卵用了。银行收到100万数字货币,往外放贷款,也只能是把收到的这100万的“数字货币”再贷出去。贷出去的同时,手里的“数字货币”也就消失了。由于“数字货币”不需要“银行账户”作为载体。所以,贷款与存款不可能同时增加,银行信贷扩张随即也就没啥卵用了。理论上,不考虑供求影响,通胀基本不会发生了。我们也不用担心手里的钱会越来越毛了。

回答(2):

在就变成了,市场中有银行里的一百万存款,跟贷到企业手中的九十万。
至此,发行的一百万流通货币,在市场中起了一百九十万货币的作用。

回答(3):

政府发行一百万流通货币,这些货币都以工资的形式到了个人的手中。
假设这笔钱大家都没花,存进了银行,那么现在就有一百万货币。
然后银行把这笔钱中的一小部分(假设是十万)作为存款准备金(央行规定的,为了防止突发情况要求银行必须存留的现款数目),剩下的九十万贷出去了。
那么,现在就变成了,市场中有银行里的一百万存款,跟贷到企业手中的九十万。
至此,发行的一百万流通货币,在市场中起了一百九十万货币的作用。

再假设企业将到手的九十万花出去了,全部购买原材料了,那么原材料的厂商就获得了九十万现金并将其存入银行,银行又可以把其中的大部分贷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复。最开始的一百万现金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派生,发挥着远远不止一百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