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猫鲨,应该是虎鲨目(Heterodontiformes)
虎鲨目(Heterodontiformes) 仅有虎鲨科1科,虎鲨属1属,约8种。体粗大而短,头高近方形。眶上突起显著,吻短钝,眼小,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鼻孔具鼻口沟。口平横,上、下唇褶发达。上、下颌牙同型,每颌前、后牙异型,前部牙细尖,3~5齿头;后部牙平扁,臼齿状。喷水孔小,位于眼后下方。鳃孔5个,最后3~4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具臀鳍;尾鳍宽短,帚形,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无凹洼;胸鳍宽大。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中国现有2种,宽纹虎鲨和狭纹虎鲨。
虎鲨目
虎鲨科
∷虎鲨科Heterodontidae
虎鲨科Heterodontidae 上、下颌前面的齿细尖,后面的齿阔扁,有圆而小的喷水孔,卵生。底栖生活。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我国产有宽纹虎鲨体侧有30多条条纹。 虎鲨类早在古生代石炭纪就有化石记录,中生代最为繁盛,到新生代渐衰落。是一类中小型鲨鱼,长可达1.5米,体笨重。栖息底层,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用背鳍棘御敌害。体黄色并具黑色横纹,是避免敌害的警戒色。虎鲨每次产卵2枚,卵具螺旋瓣的圆锥形角质囊,卵囊末端曳有长丝,借以固着于附着物上。
宽纹虎鲨(Heterodontus japonicus;Port Jack-son shark)体长达1米以上。体延长,前部粗大,后部细小。头高大,方形,眼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眶上突起显著。鼻孔大,近吻端与口隅相通形成鼻口沟。口平横,唇褶发达。牙上、下颌同型,前部牙细小,3~5齿头;后部牙宽扁,臼齿状、方形或长方形,齿面圆凸,多行在使用。喷水孔小,位于眼的后缘垂直线下方。鳃孔5个,向后递次狭小,最后3~4个鳃孔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尾鳍短,帚形,尾椎轴略上翘;上叶很发达;臀鳍起点稍后于第二背鳍基底,基底与尼基间距比基底长不到2倍;腹鳍近方形,鳍脚粗大,圆管形;胸鳍大。体黄褐色,具深褐色宽横纹,在头后宽狭纹交叠。分布于黄海及东海。日本、朝鲜沿海也有分布。在较寒水域近海底层栖息。运动不活泼。食贝类和甲壳动物。卵生,卵壳呈螺旋形。产量很少。
狭纹虎鲨 狭纹虎鲨 Heterodontus zebra (Gray)体长达 1米以上。体延长,前部粗大,后部细小,背面稍圆凸,腹面平坦。头高大,略呈方形,吻宽大,钝圆。眼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眼间隔颇宽,稍凹入,眶上突起显著。鼻孔大,靠近吻端与口隅相通,形成鼻口沟。鼻瓣发达,口平横,唇褶发达。 上、下颌牙异形,前部牙细小,3~5齿头,后部牙宽扁,臼齿状,方形或长方形,齿面圆凸,多行在使用。喷水孔小,位于眼后缘垂直线下方。鳃孔5个,第一个最宽,其余递次狭小,最后3个位于胸鳍基底下方。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尾鳍宽短,帚形,尾椎轴稍上翘;臀鳍比第二背鳍小,起点稍后于第二背鳍基底,基底与尾基
间的距离比基底长2倍或2倍以上;腹鳍近方形,鳍脚粗大;圆管形。体淡黄褐色,具深褐色稍狭横纹,常宽狭交叠。体侧有横带多条,各带宽狭相间。胸鳍背面具宽带3条。
狭纹虎鲨属暖水性近海底层栖息鱼类,运动不活泼,以贝类和甲壳动物为食。卵生,卵呈螺旋形。产量不大,经济价值不大。分布于南海、东海南部,随台湾海峡暖流也见于日本南部和朝鲜西南部沿海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