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型还原型就是一个电极中的氧化还原电对。比如说(Zn,Zn²⁺)电极,氧化型就是氧化数相对较高的Zn²⁺,还原型就是氧化数相对较低的Zn。
以定量描述某种离子在A、B两体系间形成的扩散电位的方程表达式。在电化学中,能斯特方程用来计算电极上相对于标准电势而言的指定氧化还原对的平衡电压。
能斯特方程只有在氧化还原对中两种物质同时存在时才有意义。这一方程把化学能和原电池电极电位联系起来,在电化学方面有重大贡献,故以其发现者德国化学家能斯特命名,能斯特曾因此获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
扩展资料:
化学反应实际上经常在非标准状态下进行,而且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也会改变。例如,实验室氯气的制备方法之一,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可以不断发生。但是利用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上述反应的方向,却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能斯特方程中的参数:MnO₂+4HCl=MnCl₂+Cl₂+2H₂O
离子浓度改变时电极电势的变化:根据能斯特方程可以求出离子浓度改变时电极电势变化的数值
离子浓度改变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非标准状态下对于两个电势比较接近的电对,仅用标准电势来判断反应方向是不够的,应该考虑离子浓度改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斯特方程
氧化型还原型就是一个电极中的氧化还原电对。比如说(Zn,Zn2+)电极,氧化型就是氧化数相对较高的Zn2+,还原型就是氧化数相对较低的Zn。
能斯特方程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是在298K下,反应物的浓度为1mol·L-1(反应物为气态时,其分压为101kPa)时测得的,如果反应物的浓度和温度发生改变,则电对的电极电势也随着发生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能斯特方程表示.
假定反应为:
氧化型+ne<======>还原型
式中E——某一定浓度下的电极电势;E——标准电极电势;R——气体常数(8.314J·K-1mol-1);T——温度(K);n——电极反应中得到和失去的电子数;F——法拉第常数(96485C·mol-1);[氧化型]或[还原型]——氧化型物质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
应用这个方程时应注意:
①方程式中的[氧化型]和[还原型]并不是专指氧化数有变化的物质,而是包括了参加电极反应的其他物质.
②在电对中,如果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的系数不是1,则[氧化型]或[还原型]要乘以与系数相同的方次.
③如果电对中的某一物质是固体或液体,则它们的浓度均为常数,可认为是1.
④如果电对中的某一物质是气体,它的浓度用气体分压来表示.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404720.htm
一个电对,肯定是氧化型、还原型吧,就是指这俩种形态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