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倭寇之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4-12-04 11:56:1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小时候读着戚继光“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不由得被他深深的爱国之心所感染。记得看《大明王朝1566》的时候,会见到东南沿海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倭寇,令胡宗宪、赵贞吉这些封疆大吏所苦恼,破坏者大明边疆的稳定。那么,明朝中后期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令戚继光、胡宗宪这样的士大夫都头疼的倭寇之乱呢?下面将作一介绍:

倭寇非倭人

据学者们的研究,明代海上大倭寇的人群大多数是王直雇佣的一群海上职业行盗人员。这些人服务于王直集团,为其卖力,以求生存。但是,当我们看到相关资料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人的身份,其实大多数是当时的中国人。也就是专业术语中所说的“假倭”,这是令人惊讶的。

明代的海禁

明代自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海禁政策,有“申禁海外互市”、“片板不得下海”的措施,说明当时的海禁政策是相当严格的。到明成祖朱棣时期,国力达到了强盛时期,也即是《明朝那些事儿》中所说的“万国来朝”时期。这样的时代,鼓励海外贸易,所以这时的海禁政策变得较为宽松。但是,郑和下西洋后由于皇帝的改变,海禁政策又变得严格了。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怪,你越严格,越有人往枪口上撞。

利益的驱使

明代中期以来,国家对海禁的控制较为严格,但是仍然有人冒着杀头的罪名在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这是为什么呢?太史公司马迁曾经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这其中还有着很高的利润。其中最主要的物品就是中国的瓷器,外国人喜欢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当时的爪哇国、锡兰国和真腊等国都是中国瓷器的爱好者,他们不惜花费比国内高几十倍的价格买中国的瓷器,可见其利润之丰厚。这些商品大多从东南沿海的港口出发,沿海而下到东南亚。回过头来看,当时商人的起始地点恰好是倭寇活动的主要范围。在我看来,商人的利益驱使导致了海盗的兴起。

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467年,即明宪宗成化三年,日本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战国时代”,也就是镰仓幕府统治后日本的情况。据说当时分裂称为了六十多个国家,日本国内陷入一片混乱。由于日本国内面积较小,被人调侃为村长打架。但是调侃归调侃,日本国内的变化则直接影响到了大明朝东南沿海的秩序构建。日本处于战国时期的时候,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倭寇盛行的阶段。

结语

明代中后期的倭寇之乱对于明王朝的灭亡有一定的催化剂作用。这一时期,明代的北部边疆也发生了巨大的危机,历史事件的发生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所以,也可以将此时大明朝的倭寇问题放在更大的东亚政治格局当中进行认识,正是由于日本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加大了我国东南沿海的海疆危机。

回答(2):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时期军队没有战斗力,而且海防能力是非常差的。

回答(3):

明成祖朱棣之后,明朝禁止海上远洋贸易,导致很多从事海上贸易的人无以为继,所以勾结日本浪人。在海上大肆横行,烧杀抢掠。

回答(4):

明朝制度腐败,国内政局不稳定,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为了利益和倭寇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