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I》口碑扑街、票房下滑严重,这个锅应该让肖战背吗?

2024-12-01 14:25: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不应该。

在我看来,电影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没有热血打斗,很多该打的地方,都简化成了加特效,这方面是比较让观众失望的。



如果换成另外一个导演可能还好,但这部的导演是程小东啊!多年来,他一直是香港电影圈首屈一指的武指,当年《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里设计新颖的动作、狠辣的拼杀,以及对动作风格的把控都让人记忆犹新。对于很多熟悉他的观众,特别是港片影迷来说,拼杀不断的《诛仙》,拍成电影是一定会有古装动作的,而这恰好又是程小东所擅长的领域。

然而《诛仙I》这方面让人大失所望,电影中几乎找不到一场像样的打戏,本来几个山头的弟子轮番比武是一个施展身手的好机会,结果呢?依然没有一点奋力拼杀的快感。

动作设计的问题还出现在风格不统一上。比如张小凡和陆雪琪比试就上天入地,仙人打架,但另外两个山头的小伙子,直接在比赛场玩起了摔跤!这样的设计未免太随意了吧!

还有陆雪琪领衔的师姐妹们,出场的那场戏,一群姑娘用纱巾吊挂在半空,陆雪琪用钢丝缓缓放下来,有一种晚会杂技既视感,试问她们到底是在练功还是在作秀?

动作设计毫不用心,动辄就用特效、发大招,虽然程小东作为电影的导演,另外找了动作指导,但作为以动作设计为招牌的导演,对电影的动作这样不上心,程小东难辞其咎。

有“仙”没有“侠”,电影少了灵魂

八十年代开始,香港电影凭借武侠片打开了东南亚的市场。古装武侠,其实故事面和人物塑造面都比较窄,张彻喜欢的盘肠大战、李翰祥擅长的细节见真章,再到后面以程小东为代表的一批武指崛起,其实无非是斩奸除恶、斩妖除魔,邪不压正的基调下,人物命运走向要么反抗朝廷,要么就是复仇的路子。



不管武侠还是仙侠,重点其实应该落在那个“侠”字上,或武或仙,不过是“侠”这个内核的外包装而已。那“侠”到底是什么?是侠义。

金庸的小说风靡半个世纪,靠的就是侠义二字,郭靖、乔峰、张无忌,都逃不开这两个字,这么多年以来武侠电影,成功的作品也都守住了这个内核。侠义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电影满足了观众的精神寄托,让人感动、有共鸣。

回答(2):

截止到9月15日,上映3天的《诛仙I》口碑和票房都遭遇滑铁卢。

口碑方面,电影的豆瓣评分从刚开分的近7分,一路掉到目前的5.4,评分的比例也一再变化,打五星的仅不到13%,打一星则高达25.9%。

广告猫眼评分,也从最开始的8点几,掉到了如今的7.9。

在观众越来越看重口碑的当下,电影的评分直接决定了票房,所以前段时间上映的《上海堡垒》票房近1.2亿左右,哪怕它是号称接棒《流浪地球》的科幻片也无济于事。

再看《诛仙I》的票房,也同样在走下坡路,上映首日收获1.42亿票房,有一个不错的开局,接着第二天尽管还是假期,票房直接掉到8300万,很明显后继乏力。9月15日同样是中秋小长假,但当日票房仅不到5000万,下滑非常严重了。除了原著书迷及肖战的粉丝被消费殆尽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口碑不佳,导致电影票房后继乏力。

可能有人会说,《诛仙I》投资成本不高,票房过2亿已经开始赚钱,和谈失败?

投资方肯定不这样想,一方面,作为备受关注的大IP,《诛仙》的改编版权费绝对价格不菲,因此投资方拿到版权之后选择分步骤的开发,《诛仙I》是整个项目大盘中的第一步,这一部票房不理想,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作品,资方将面对更大压力,有可能将版权打包售出也说不定,一旦这样,后面的续集将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另一方面,如果《诛仙I》成功,主要投资回报可能就不是电影了,到时卖版权,做衍生品、游戏等内容的开发,将会比电影赚更多的钱,但前提肯定是《诛仙I》口碑好、票房高。至此,可以确定的说,程小东已经把《诛仙》这个IP玩砸了,让一部本来应该十亿起跳的好IP,最终可能会止步5亿。

那么《诛仙I》的问题到底出在哪?现在很多人将矛头指向肖战,到底该不该让他背锅?

有杂技没打斗,少了动作片的热血

《诛仙I》在剧情方面没有多少槽点,有原著小说打底,电影剧情相对扎实,除了为了拍后续,没有什么大高潮外,挑不出太多毛病。电影叙事很流畅,程小东对节奏的把控也很好,大竹峰师徒的戏份很有喜感,是年轻观众喜欢的调性。

并且,尽管电影篇幅不长,还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出了相对完整的人物成长,比如张小凡从小时候父母死于非命,到长大后在大竹峰学艺,有相对完整的成长路径,让人物显得比较立体,这对演员的表演也是有帮助的。

在我看来,电影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没有热血打斗,很多该打的地方,都简化成了加特效,这方面是比较让观众失望的。

如果换成另外一个导演可能还好,但这部的导演是程小东啊!多年来,他一直是香港电影圈首屈一指的武指,当年《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里设计新颖的动作、狠辣的拼杀,以及对动作风格的把控都让人记忆犹新。对于很多熟悉他的观众,特别是港片影迷来说,拼杀不断的《诛仙》,拍成电影是一定会有古装动作的,而这恰好又是程小东所擅长的领域。

然而《诛仙I》这方面让人大失所望,电影中几乎找不到一场像样的打戏,本来几个山头的弟子轮番比武是一个施展身手的好机会,结果呢?依然没有一点奋力拼杀的快感。

动作设计的问题还出现在风格不统一上。比如张小凡和陆雪琪比试就上天入地,仙人打架,但另外两个山头的小伙子,直接在比赛场玩起了摔跤!这样的设计未免太随意了吧!

还有陆雪琪领衔的师姐妹们,出场的那场戏,一群姑娘用纱巾吊挂在半空,陆雪琪用钢丝缓缓放下来,有一种晚会杂技既视感,试问她们到底是在练功还是在作秀?

动作设计毫不用心,动辄就用特效、发大招,虽然程小东作为电影的导演,另外找了动作指导,但作为以动作设计为招牌的导演,对电影的动作这样不上心,程小东难辞其咎。

有“仙”没有“侠”,电影少了灵魂

八十年代开始,香港电影凭借武侠片打开了东南亚的市场。古装武侠,其实故事面和人物塑造面都比较窄,张彻喜欢的盘肠大战、李翰祥擅长的细节见真章,再到后面以程小东为代表的一批武指崛起,其实无非是斩奸除恶、斩妖除魔,邪不压正的基调下,人物命运走向要么反抗朝廷,要么就是复仇的路子。

不管武侠还是仙侠,重点其实应该落在那个“侠”字上,或武或仙,不过是“侠”这个内核的外包装而已。那“侠”到底是什么?是侠义。

金庸的小说风靡半个世纪,靠的就是侠义二字,郭靖、乔峰、张无忌,都逃不开这两个字,这么多年以来武侠电影,成功的作品也都守住了这个内核。侠义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电影满足了观众的精神寄托,让人感动、有共鸣。

但《诛仙I》里,只有神仙乱飞、乱斗,看不到一丝侠义在其中。可能会有观众说,系列电影还没拍到。但是,不管怎么解释都是无力的,张小凡身上体现不出侠义,那他的师傅呢?回护徒弟其实可以描绘的更深刻,正邪拼杀过程中,也可以有更多侠义的展现,但程小东完全丢掉了,真的很遗憾。

所以说,《诛仙I》失利,让肖战背锅是不公平的,这部电影在投资、创作剧本的阶段路子就走偏了,相比而言,身为导演的程小东责任更大。但值得玩味的是,在这部电影里,程小东完全丢掉了自己擅长的东西,也没有抓住电影应该有的核心,他可能也有难言之隐吧!在资本面前,程小东很可能也就是个执行者而已。现在只担心还会不会有下一部,以及如果有《诛仙II》,你们还会选择去看吗?

回答(3):

不应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口碑不佳,导致电影票房后继乏力。电影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没有热血打斗,很多该打的地方,都简化成了加特效,这方面是比较让观众失望的。

回答(4):

怎么能让肖战背锅呢?肖战的演技是在线的。
口碑扑街的原因有太多了,糟糕的配音就是一方面,还有其他演员的表现,导演的能力,都有可能是票房下滑的原因。

回答(5):

这个锅跟肖战没多大关系,毕竟其他演员也有一定的责任,还有编导跟导演也有责任,不能让一个人背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