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偏偏独爱《大云经》,还说自己是弥勒佛转世,是为了给自己的登基执政树立理论依据和打下群众基础。
在古代中国的大部分时间里,皇帝都是从儒家那里获得思想支持的,但这对武则天并不适用。因为儒家思想当中存在非常明显的男权主义色彩,女人当皇帝,这在儒家看来就叫“牝鸡司晨”,就是说母鸡早上打鸣,根本就不正常。武则天只好另辟蹊径,打上了佛教的主意,她把自己塑造成了弥勒佛的转世。
武则天当政时期,有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叫做《大云经》,这部佛经的来源说法不一,有的人说这部佛经早就存在,也有人说这部佛经根本就是武则天授意一批僧人伪造的。
但无论如何,《大云经》这部经典对于武则天登基称帝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大云经》里提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菩萨化身成净光天女,佛祖预言净光天女将来会成为国王,如果有人胆敢反抗,就将受到惩罚。
武则天被包装成弥勒佛的转世,这使她获得了巨大的威望。终于在公元690年,武则天在佛教的加持下登上了皇位,把国号改为“周”。她的尊号是“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这里面的“慈氏”就是弥勒佛。武则天就是以弥勒佛转世的形象成为女皇的。
武则天即位以后宣布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其实也是在向天下宣示自己已经取代了唐朝的天命,历史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
可以说,没有佛教就没有女皇,佛教经典《大云经》对武则天的政权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另,早期的弥勒佛像为“唇厚鼻隆、目长颐丰”的挺然丈夫相;武则天时代则为面部丰满圆润、嘴角微笑眉修长,双目温婉慈祥、雍容大度的女相;
《大云经》的核心无非就是证明女人统治天下的正当性。在《大云经》中讲述了两则故事:1、有一位菩萨为了拯救众生化身为女性,名叫净光天女,后来又去当了民间的国王。2、天竺有一位国王的女儿叫增长,死后被大家拥戴即位,用佛法治国。
虽然这本书给武则天登基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理论依据,但考虑到净光与增长长两位佛系女国王在普通民众当中的知名度并不高,薛怀义等人又在《大云经》中添加了大量有关弥勒佛的注解,有利于人们去理解和传播。
弥勒佛自从在民间广泛传播后,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佛教信仰,而是成了一种救世主的信仰。自南北朝起,就有很多人利用这种信仰起兵谋反。例如北魏时的法庆,就把自己说成是新佛,还提倡杀人,杀一人是一住菩萨,十人是十住菩萨。还有隋朝的宋子贤,也假称自己是弥勒佛出世,起兵作乱。
在《大云经》写好后,武则天将其视若珍宝,马上颁行天下,并且命令在每个州都要建一座佛寺,命名为大云寺,而且每个寺都要有《大云经》这部佛家巨著,并且号召各地的高僧都开坛讲法,讲的内容当然也是《大云经》。
这是她登基称帝的一个借口,不然会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想要压住悠悠之口,必须得给自己“立牌坊”,于是《大云经疏》,以及关于弥勒佛转世的故事就应运而生了。这一点其实很多人都用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得不搬出这些东西来,加深别人对她们这一系列迷惑行为的信可度。古人用这个理由,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用的炉火纯青。
唐朝第二年(公元689年),武则天命令白马寺的和尚为她即将当皇帝做一点准备。于是,这些和尚们就开动了小脑袋瓜子,《大运经疏》就问世了。它是由薛怀义、法明等僧人根据《大运经》编撰而成,主要讲述了一个故事:佛说,清净的天光将女王登国临政,这就是弥勒佛的化身。通过类比,武则天被宣布为“生于当代唐朝的弥勒佛是阎浮提主”。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90年,武则天废除了唐瑞宗皇帝李旦。她称自己为神圣的皇帝,并将国名改为大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由于《大运经》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一登上王位,就下令全国修建大运寺和大运院。中国几乎所有的佛教寺庙前面都有“大运”这个词,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公元705年,武则天被迫退位,太子李显恢复了唐朝的统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摧毁大运寺。所以不论是《大运经》还是大运寺,都是政治的产物。
她想糊弄后世,把自己包装成这个世界的救世主。
因为此经,她有了登上皇位的借口,以神仙为名,是为了更好的坐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