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盆地演化——即构造活动与3级海平面相对升降的耦合和海平面绝对值曲线重建,二叠—三叠纪海平面变化可分为4个2级周期,并与4个中层序相对应,代表海平面升降与盆地演化的相关性。
(1)海平面变化的第1个2级周期,为早二叠世上扬子碳酸盐台地的形成期。最大海泛有两次,栖霞期和茅口期。早期由海侵上超不整合和水下间断不整合,可判断海平面上升速率大于构造沉降速率,形成双向退积型的碳酸盐缓坡。早二叠世不仅是上扬子陆块最大海侵,而且是晚古生代华南第二次构造旋回演化中海平面主体上升阶段,表现为海域覆盖范围最广,大面积处于潮下带的深水环境。
(2)海平面变化的第2个2级周期,为晚二叠世上扬子台地海水进退的变革期。吴家坪期为海退阶段,晚二叠世晚期的海侵以长兴期为代表,长兴组灰岩超覆在龙潭组碎屑岩之上(图5-5,图5-6)。但长兴期结束与早三叠世间的下超点与图3-4所反映的大隆期的海岸上超线一致。
(3)海平面变化第3个2级周期,为早三叠世至中三叠世拉丁期中晚期,约10Ma。其间海平面升降变化频繁,高频旋回发育,出现多次海平面下降造成的陆上暴露。上扬子台地处于浅水潮上环境、萨布哈和陆上盐湖(吴应林等,1994)[16]。
通过二叠系和三叠系中下统的露头分析,除热事件隆升造成的升隆侵蚀不整合层序界面外,因海平面下降形成的暴露不整合在台地上大面积出现的是在早、中三叠世,早二叠世的海平面下降只影响到台地边缘浅滩,台地上均呈水下间断不整合。从理论上讲,如果短周期海平面升降叠置在长周期的下降翼,必然导致海平面下降时的沉积特征明显;反之短周期海平面升降叠加在长周期上升翼,则海平面下降作用减弱,而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沉积特征明显。由此可以认为早、中三叠世上扬子西缘3级海平面升降周期处于2级海平面升降的主体下降过程,地质记录加强,因而中、下三叠统中暴露特征极为发育。
(4)海平面变化第4个2级周期,以中三叠世拉丁期末和晚三叠世卡尼期为代表,海平面升降曲线表现为下降的特征。T6上超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