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糨糊”这个词,是什么词性?说别人的缺点的吗?是说性格还是做人呢?

2024-11-03 05:40:0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贬义词,和搅屎棍差不多

回答(2):

捣糨糊 模糊战术 规则 转念
绿草从泥地里钻了出来,迎春花忽然就开放了,春天无可置疑地又回来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生物轮回,自然道理,不需要任何言说,确是最可信的。
事在人为,人心叵测,感觉变化快是因为脑子慢。自己连自己的心都把握不住,还想揣摩别人?“本来说好了的啊?为什么就变了呢?”那么,请问什么是“本来”?哪里又有那么多“为什么”?天地之间,尤其是人群里,很多东西是模糊的,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人在“捣糨糊”。
“捣糨糊”这个词,是我在下围棋时学到的。本来是一片死棋、定局,却可以存心装傻、故意捣鼓一番,也许就在对方一不留神之际,得了手,占个大便宜。下围棋的学问是,不能总算计着吃死对方,而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占地上;要首先保证自己能成活,有眼、气长,否则没有站稳脚根却贪婪地前进,一定是瞎闹。人总是回头看的时候才知道来路的正确与否,可惜弄明白的时候,路线已成事实,不可逆转。
上海口语“捣糨糊”一词,接近北方的“和稀泥”,意思却更延展,需要根据前后句意和语气来细致领会。对方没有诚意、瞎捣乱、胡扯、做样子,不守规矩、没有游戏规则,吹牛、没谱儿、不可靠,语焉不详、蒙混过关、抄袭剽窃,虚假服务、“特殊服务”,赞扬人会做事、很有办法或者根本办不成事,不一而足,都叫“捣糨糊”。总之,“捣糨糊”就是“捣糨糊”。
没理搅三分,“打马虎眼”,乱中取胜,属于模糊战术。乱了敌人,却不能也乱了自己。打醉拳要求头眼端正,不能真得酩酊大醉,倒地不省人事。浑水摸鱼,打擦边球,是“捣糨糊”的高境界。打官司,打的是关系,较量的是纸面背后的东西。不在背后用功,人前何以显能?你说的再多、再细,也许对方根本就没听,脑子里在想别的。《庄子游》在“养生主”一章中以庖丁解牛为例,说出“游刃有余”的道理,但我们不能只停留技术层面,更要深悟人生和社会的关键问题,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别死较劲、两败俱伤、不撞南墙不回头。回头是岸,腿一步海阔天空。不服气、生气、赌气、争气,想得到,也许会失去更多。
有规则的游戏才算游戏,才是竞赛,但事实上,很多游戏没有绝对的规则,或者是“潜规则”太多。游戏虽然不好玩,你却必须玩下去。如行车,在无序的队伍中,你不要急噪,因为速度没有一定规律,前前后后,是没准儿的事。加塞儿的、乱并线的、快车道慢行的、机动车道走行人的、乱按喇叭的,总之,你要留神儿,一旦不注意刮了人、或被“碰了瓷”,你就耽误工夫“捣糨糊”去吧。人不可能在每个路口总遇到绿灯,总有被红灯挡住的时候。属于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别强求。积极性被不断挫伤,才会改变积习,才会成熟起来。不要替别人担忧,不要总想着教训别人,任何人都会得到属于他自己的教训。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咱谁跟谁啊——这是一笔“糊涂账”,假如他比你有实力还好说,他自己都还是要饭的主儿,勤快地过来跟你拍肩膀,你一定要小心了。没有工作单位的“盲流”,装的跟真的似的,你一定要警惕了,他一朝得手,换个手机号,你去哪里找他?亲兄弟明算账,先小人后君子,不是没人情味,而是讲规则。有规则、讲规范,才可能交往得久远。上来就“捣糨糊”,说不清楚、分不明白,互相提防着,“麻竿儿打狼两头害怕”,这样的合作基础,成不了事。把东西给他,由他经手去送领导,结果事没办成,东西到底送没送给领导,鬼才知道;你生气也没用,难道你能去一一对质么?
对质、对话、说话,都是交流,都是为了表达清楚自己,同时更主要的是让别人听清楚。有人只顾自己说个痛快,却忘了别人能不能听懂、愿不愿意听懂。假如对方不愿意听懂,根本就是无所谓的态度,那你说破嘴皮子也白搭;也许还会适得其反,你言多必失,对方会及时抓住你的把柄,反戈一击,鸡蛋里挑骨头,顺藤摸瓜,无中生有。“黄鼠狼专咬病秧子鸡”,“苍蝇不叮无缝儿的蛋”,“物必自腐,然后虫生”,戒之。
“新官儿不理旧账”,你说到哪里去也没用,人家这样做并没犯什么错误。调解、协调,说的好听。等一等,拖一拖,人走茶凉,一轮一轮都升官换了地方,后遗症也还是后遗症。最好别留后遗症,除非己莫为,关键在死心。死心,在于转念。有使用权就行了,干吗一定追究拥有权呢?知足第一富,祸从不知足。要懂得把大事化小,把小事看大,要体会已然熟悉的细节,享受似乎平常的幸福。
感觉痛么?那就想想心底更苦的事情。雾里看花,不是谁都有那个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