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说:“我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经济形态”即经济社会形态。马克思这句话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或社会形态的演变也像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辩证的过程,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确,对于马克思的这句话我还是比较赞同的,我们同样也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物质的演化的过程,不具有任何非物质的特色,但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是一个纯粹的物质的演化的过程,不具有任何的非物质特征的过程?这是因为从大的方面来讲人类本身就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物质具体形态的一种,它的运动发展当然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物质的过程。而具体的讲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人类的利益构成是物质的;第二,实现人类利益的方式是物质的。
第一,人类的利益构成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我们已经说过,人们的利益来自于人们的身体结构,我们的身体结构决定了我们的利益需求,因为我们的身体会饥饿、会寒冷、会疲倦、且懒得走路等等,所以我们的根本利益就是以衣食住行为基础的整个的物质利益体系。而我们的身体的产生则是大自然的长期演化的产物,不是有我们来决定的,因为在我们的身体出现之前我们不可能决定我们自己,因为我们那时还没有出现。而大自然我们都知道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物质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类产生于自然。
第二,人类的实现利益的方式取决于物质的结构方式、运动方式。我们知道我们人类的利益需求主要的或全部都是从我们周围的物质环境中得到满足的,而我们从相关物质环境中创造物质利益的方法也是物质的,这个该怎么理解呢?总的来讲我们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具和方法无非就是利用已经存在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或我们根据物质的结构规律新创造的物质形态和根据已经存在的物质的运动规律形成的,简单的讲就是物质的结构方式和运动方式决定了我们的使用方式,我们的使用方式是根据物质本身固有的结构方式和运动方式确立的,例如我们都知道更牛和铁犁造就了比奴隶制时代多得多的物质财富,而人们能够以这种方式创造财富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相关物质环境中存在耕牛和铁犁等等这些具体的物质结构,其次是因为铁的结构导致的轻便、坚硬、耐用等特性和牛的结构导致的的力气大,脾气好、易于驯养等运动特性(静止的运动性特性),然后我们才能够组织起这样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方式是由相关物质环境中的具体的物质的结构和运动决定的。当然了农业生产当然不止这一种方式,现代化的机械化作业也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但即便是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也是物质性的,因为机械化的生产工具是用具体的物质制造的,它的工作原理也是根据物质的运动原理制造出来的,例如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根据石油的相关的化学性质,钢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制造出来的,人们唯一可以做的事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进行生产,还有现在人们用核电站进行发电,人们只所以能够这样做,还是因为物质世界中存在核燃料及相关的运动方式。总而言之,人们实现物质利益的方式是根据相关物质环境中的物质的具体形态的结构及运动方式建立起来的,人们的实现利益的方式来自于相关的物质环境。而且社会结构作为一种方式也同样如此,因为既然生产力来自于相关的物质环境,而且生产力决定了主要的社会结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社会的演变也是物质性的。
当一个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运动趋势和运动方法都是物质性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认为这一物质形态的演变就是物质性的。因为,我们的利益(运动趋势)是物质性的,决定去我们的利益的原因——我们的身体结构也是物质性的,而且我们实现我们的利益的方法也是物质性的,综合起来讲,我们做什么(运动趋势)、为什么做(运动的决定因素——结构),怎样做(相关的物质环境)都是物质性的,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事件本身(社会的运动发展)也肯定是物质性的。这里的物质性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客观性”
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是客观的根据又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运动与发展之所以是客观的是因为:第一,因为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的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第二,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将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结果,自己是意识不到的。也就是所谓的“合力论”。在这两个根据中,第一个主要想说明的是任何的物质的运动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量的积累的过程,矛盾的运动过程,人们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服从这样的规律,这是对的,因为人类也是物质的构成部分,而第二个根据简单的讲就是单个的个人的活动时有意识的主观的活动,但整个社会整体的活动却是客观的必然的活动,但这只是对社会中的现象的一种描述,而至于为什么单个的个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主观的,而整个社会的活动是客观的、必然的,辩证法并没有解释清楚,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解释,事实上原因很简单,就像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一样,价值具有必然性,而价格相对的具有偶然性,价格虽然很少和价值保持一致,但却反映着价值,因为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为标准、为方向的,同样的道理个人的活动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偶然性,但个人活动的方向、标准、根据、基础却是必然的(例如封建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人的活动方向都是土地,而现代人的方向却是工作岗位或企业)所以人们的主观的活动虽然像价格一样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由于基础或方向是必然的,所以人们的主观活动总是围绕着人们的利益方向或运动方向上下波动,反映着方向。因而,从长远来看从波动的价格中人们仍然能够发现价值所在,所以从整体来看人们仍然能够从无数的主观性的、偶然性的个人活动中发现整个社会的必然性(也就是所有人的根本利益,土地或者工作),因为每个人的利益是确定的、必然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辩证法说“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对的,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社会反映的是绝大部分人的根本利益,根本利益(奴隶、土地、资本、工作或知识)是绝大多数人的追求,正因为几乎所有人的根本利益是物质利益所以社会的发展规律一直以物质利益为核心的,否则代表物质生产手段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也不会对社会产生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几乎所有人的共同意志(物质利益的需求)的一个反应和产物。和人们的根本意志密切相关。
另外从辩证法的两个根据来看我们只能够知道为什么人们的实现利益的方法是客观的,必然的,但我们知道社会是实现人们的根本利益的一个手段,这个手段的性质(客观性、必然性)除了和手段的具体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有关之外,我觉得还应该和这个手段的目的有关,即产生这个手段的原因及手段的主要作用。而辩证法并没有分析社会的目的、运动方向,也就是人们的利益构成体系对社会的必然性的影响。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性并不意味着唯一性,也不意味着必然性,因为整个物质世界是多元的,除了牛之外,毛驴也可以耕地,除了核电站之外我们还有太阳能,风能等等。也就是说人们的社会的发展的形式并不是唯一的。人们既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势发展,也可以采用那样的形式发展,我们知道,物质世界中除了必然性之外还有偶然性的存在,偶然性决定了人类各个不同的社会采用了不同的发展形势,从而导致了现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就是社会存在的物质方面内容
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即社会存在是包括以生产方式为主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基本要素的总和。
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1)作用: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条件。第二,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第三,它以整体方式制约人类发展。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及影响的大小主要受到社会条件即生产发展水平、社会性质和制度的制约。
(2)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前提下,自然资源不断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广泛利用,地理环境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人化自然”,具有社会性。在社会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人类一方面要按照内在需要去改造自然地理环境,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生态失调”,这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人类在制定计划时,要有计划、合理的利用资源,按照自然规律和人的需要和谐地去改造自然,确定人和自然的恰当关系,以做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没有人口的生产,当然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增长率和人口的分布状况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大大超过生产增长率。生产满足不了人口消费和就业的需要,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我国地理环境“生态失调”问题相当严重,人口问题也相当严重,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
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3,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生产方式的含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其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其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
其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其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首先,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其次,随着一种生产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生产方式,旧的社会形态即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