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作者是谁 ?

如标题
2024-12-04 16:50:3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作品
====================================================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05年11月28日,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结果歌德名列第7位。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歌德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1]。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现在的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他年轻时曾经梦想成为画家,在绘画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但是在他看到意大利著名画家的作品时,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与那些大师相提并论,于是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1775--1786年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1786年6月他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   歌德是德国狂飙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歌德在魏玛市的最初十年,歌德埋头事务,很少创作。到意大利后,他陆续完成了早已开始的一些作品,写出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和《哀格蒙特》等作品,也写了《塔索》和《浮士德》部分章节。   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 ,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 《诗与真》、《意大利游记》、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这些作品表现了歌德重视实践、肯定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思想,说明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比前一时期有所增长。 《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尤其突出的表现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新发展。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他的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这体现了他作为大文豪的乐观精神。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童年家庭经历
  在歌德的心目中,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歌德的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促使他愉快地、始终如一地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歌德小时候,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语汇也十分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正是继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在自己的朋友中间,总是以知晓各种趣味横生的笑话而著名。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他与之共同探讨创作的伙伴。同时,母亲还起着激发他创作热情的作用。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歌德深有感触地说:“从父亲那里,我得到一付强壮的体魄和做一个正直人的人生观,从母亲那儿,则继承了她乐观的性格和对于语言的表达能力。”
“美丽的怪物”
  早在莱比锡求学期间,歌德就接触到了莎士比亚。他最早接触的是《莎翁选粹》,歌德后来一直认为这是他生平最快乐的时期。 莎士比亚的剧作,使歌德的精神视野大为展开,它让他感到有一个重大的题材要写,而且这题材又不能在狭隘的舞台上以及只适合于一出简单戏剧的短暂时间中演出。   在阅读了出版于1731年的《葛兹自传》之后,他在这个骑士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人物。他决定将有关材料重新作历史性的处理,同时又欲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剧在形式上能够超越舞台的限制,且力求使情节生动鲜活起来。   《葛兹》完成后,歌德找到好友默尔克,让他看了看稿子。默尔克很赞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年底,歌德又把它寄给了赫尔德,后者给他提出了一些较苛刻的意见。于是,歌德又对剧作进行了修改(基本上是重写一遍),改写本于1733年完成。   改写本《葛兹》更为深刻地揭示出了剧中主要人物的内心冲突,着重刻画了骑士葛兹的自救者形象,而不是像初稿那样着重描写被压迫农民自发的强大斗争。这部作品一面世,立即轰动了德国,成为文坛上的一件大小,并引起广泛而巨大的反响。魏兰特则撰文说它是一个“美丽的怪物,”进而指出:“要是我们有更多这样的怪物就好了。”
《赛森海姆之歌》
  歌德从赫尔德那儿得到的教诲是深刻的。正是这位赫尔德,给他揭示了诗歌领域一个新的世界——民歌。赫尔德曾广泛搜集、发掘民间文学宝库,并于1778年和1779年出版了《各民族人民的声音》一书。受着赫尔德的影响和鼓励,歌德也开始在斯特拉斯堡周围一带进行民歌搜集活动。同民歌的接触,使歌德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这一时期的抒情诗的创作为他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德国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赛森海姆之游与《赛森海姆之歌》。   在诗中,他打破惯例,直接向读者直抒胸臆;他用的是阶梯式结构:在赞美了春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大自然之后,诗人祈求爱情,它作为至高无上的法则,证明了大自然“自强不息”。他针对德国市民的恋爱生活和婚姻生活的那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合时代潮流的准则发出了爱情至上的呼声,宣布相爱者在道德上是平等的,同时指出了这种恋爱关系的社会意义。把颂诗的结构和民歌的形式融合成一种新的抒情诗体,这种情况在德国诗歌中还从未有过。
《少年维特的烦恼》
  1774年2月初到3月份的四个星期之内,歌德一气呵成 少年维特的烦恼
[2]地完成了《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书信体小说。   《少年维特的烦恼》充满着一个处在德国“狂飙突进”时代的青年人的爱和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腐朽社会的控诉。书中的维特是一个能诗善画、纯洁多情、热爱自然的青年。他来到了一个僻静的乡村,完全沉浸于大自然的生命中,就像一只蝴蝶,在香海里遨游。   与小孩儿和平民的接触,更使他和悦天真。不久他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绿蒂,对她一见倾心。可是绿蒂已经订了婚,不能把爱情献给维特。7月,绿蒂的未婚夫回来了,维特终于从甜梦中惊醒,他想就此离开;于是,维特自己哄自己,徘徊流连不忍离去。但是,他以前纯真的天趣,已不复存在了;心胸里开始矛盾了,情感与理智开始冲突了。他认识到自己矛盾的现状,却没有力量超脱,他已经想到了自杀……。   作者在这里描绘了一个叛逆者的挣脱时代的一切束缚的必然的生活感情。进步的知识分子由此受到了鼓舞,因为书中描写的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少年维特的烦恼》出版后,歌德成为全世界称赞的文学家。
编辑本段歌德作品
  《葛兹·冯·伯里欣根》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葛兹原是16世纪德国的一个没落骑士,他曾一参加农民起义, 后来背叛了农民。葛兹作为一个骑士、作为一个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存制度的行动,是骑士阶级对皇帝和封建领主的悲剧性的对抗[3]。但是,在歌德的笔下,葛兹被写成一个反对封建暴政、争取自由和统一的英雄,他深切的同情人民的苦难,斥责争取权利、祸国殃民的诸侯,因而受到人民的爱戴。剧中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的谴责,对于自由和统一的热烈向往,对于个人反抗的英雄的歌颂,都表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在艺术上,剧中采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方法。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 。但是,围绕他的社会却充满着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趋势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维特与社会的冲突 ,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实,表达了觉醒的德国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它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一阵维特热,而且很快就流传到欧洲各国,成为第一部发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各国文学作品。   作品讲述的是24岁的维特依靠父亲的遗产过着天真活泼又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出席一次舞会的途中、偶然认识了一个叫绿蒂的少女,一见钟情。绿蒂早于阿尔贝特订婚,并且深爱着那个老陈持重、温柔善良的好人。但是维特却难以抑制心中狂热的爱火,他靠近绿蒂,绿蒂心中有他,视他为知己。然而阿尔贝特又是那样的心胸宽广,和蔼可亲,他才是绿蒂最爱。在感情的纠葛中,维特陷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他也试过离开,但内心无法平静,他向绿蒂狂热的示爱遭到拒绝。最终,在精神世界里走投无路的维特选则圣诞前夕选择了自杀。   《普罗米修斯》是歌 普罗米修斯
德取材于古代希腊神话的一部诗剧,剧本虽然没有写完,但流传下来的片段已表达出歌德年轻时代的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剧中的普罗米修斯否认宙斯的权利,反对宙斯的专横跋扈,并且要创造和他一样蔑视宙斯的新的人类。维特身上所缺乏的那种坚韧的性格,在这个神话人物身上得到了体现。   剧本《哀格蒙特》取材于16世纪尼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斗争历史。哀格蒙特在历史上是一个动摇不定的贵族反对派,歌德把他写成一个为民族的自由和统一而斗争的、受到人民爱戴的英雄。但是他缺乏积极的行动,主张采取温和的手段,最后被处死。剧中仍然保留着狂飙突进运动的革命情绪,但人物的反抗精神已经降低。   《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取材于希腊神话,主人公伊菲格尼亚身处异国,却能以完美的品行、博爱的胸怀感动国王,改变了那里野蛮的风俗,建立人道和公正的准则。   《浮士德》是歌德的一部代表作,他写这部巨著,前后曾用了60年之久。《浮士德》的第一
部完成于1808年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此时他已83岁高龄。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虽然不如《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那样引人,然而它以探求理想的社会制度为中心,认为人们只有在为集体福利而积极劳动中才能获得人生的意义,思想比较开阔、积极。歌德晚年的许多抒情诗中闪烁着唯物主义、乐观主义思想的光芒,在当时消极浪漫主义文学风行一时的德国文坛上独放异彩。《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尤其突出的表现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新发展。
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
主要贡献
  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他造诣
  众所周知歌德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杰出的思想家;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而且涉猎的学科很多:他从事研究的有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如他在一七八四年发现了人的颚间骨。虽然法国科学家魏克—达苏在此之前四年就已经发现了,但歌德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歌德还是一个政务活动家,做过魏玛公国的大臣,推行过一些进步政策。   然而更少有人知道,歌德还是一位画家,更准确地说,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风景画家。歌德的天性极其活跃,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盛;他把他的精神触觉伸向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要占有映照人类内心世界和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所有手段。他的智慧、他的勤奋,他那深邃的目光、他那敏锐的感官,以及他长达八十二个春秋的高寿,使他在不同领域里——首要是在文学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绘画艺术上,他以无比的执着,从童年直到老年,始终怀着浓烈的兴趣,并几乎一直热情地进行实践,画了二千七百幅之多,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风景画,也包括他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绘下的画图以及他对人体进行的临摹等。
名言集录
  · 任何 歌德的雕像
人都不笨但如果你不利用你的大脑你会发觉你很笨!   · 谁是最幸福的人?乃是能感到他人的功绩、视他人之乐如自己之乐的人。   · 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   · 能把自己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联结起来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 在蠢人感到人生困难的时候,贤人看起来容易;而当蠢人感到容易的时候,贤者就感到困难。   · 人生一世不就是为了化短暂的事物为永久的吗?要做到这一步,就须懂得如何珍视这短暂和永久。   · 虽然人人都企求得很多,但所需要的却是微乎其微。因为人生是短暂的,人的命运是有限的。   · 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   · 生活也好,自由也好,都要天天去赢取,这才有资格去享有它。   ·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   · 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 对别人述说自己,这是一种天性;因此,认真对待别人向你述说他自己的事,这是一种教养。   · 真正的志同道合者不可能长久地争吵;他们总会重新言好的。   · 只要你告诉我,你交的是些什么样的人,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人。   · 友谊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保持。   · 知道危险而不说的人,是敌人。   · 人应该有爱好真理,一见真理就采纳它那样的心灵。   · 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 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   · 对真理的热爱就像现在:知道怎样去发现和珍惜每一件事物的好处。   · 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   · 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爱真理的心灵,随时随地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来。   · 把前人获得的零星的真理找出来进一步加以发展,就是当之无愧理应受到奖赏的功劳。   · 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极大的错误。   · 真理是一只火炬,而且是一支极大的火炬,所以当我们怀着生怕被它烧着的恐惧心情企图从它旁边走过去的时候,连眼睛也难以睁开。   · 看出错误比发现真理要容易得多;因为谬误是在明处,也是可以克服的;而真理则藏在深处,并且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   · 谁接受纯粹的经验并且按照它去行动,谁就有足够的真理。   · 知识的历史犹如一只伟大的复音曲,在这只曲子里依依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   · 世界上有许多既美好又出类拔萃的事物,可是他们却各不相依。   · 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 我的遗产多么壮丽、广阔、辽远!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   · 把时间用得节省些,我很可能把最珍贵的金刚石拿到手。   · 今天做不成的,明天也不会做好。一天也不能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的事情,一把抓住而紧紧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去,而且必然要贯彻实行。   · 一个钟头有六十分钟,一天就超过了一千分钟。明白这个道理后,就知道人可作出多少贡献。   ·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世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 正当利用时间!你要理解什么,不要舍近求远。   ·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 要做一番伟大的事业,总得在青年时代开始。   · 事业最要紧,名誉是空言。   · 一个人无论往哪里走,无论从事什么事业,他终将回到本性指给的路上。   · 事业是一切,名号只是虚声。   · 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 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   · 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天梯。   · 就科学来讲,把前人获得的零星的真理找出来进一步加以发展,就是当之无愧理应受到奖赏的功劳。   ·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 谁有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   · 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   · 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   · 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 异端是生活的诗歌,因此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   · 我们比较容易承认行为上的错误、过失和缺点,而对于思想上的错误、过失和缺点则不然。   · 我们的生活就象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 就妇女在其它方面的才能来说,我倒是经常发现妇女一结婚,才能就完蛋了。   · 世上最艰难的工作是什么?思想。凡是值得思想的事情,没有不是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生活,就好像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 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   · 一个有真正天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   · 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 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 甘居下位不算美德;能往下降才是美德,承认低于我们的事物高于我们,也是一种美德。   · 慷慨,尤其是还有谦虚,就会使人赢得好感。   · 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   · 一个人应当有良好的礼貌来突出他特有的天性。人人都喜欢出人头地,但这不应当引起别人的讨厌。   ·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 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 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   · 存在着一种出自内心的礼貌。它是变换了形式的爱心。由此产生出一种外部表现出来的最适宜的礼貌。   · 智慧最后的结论是:生活也好,自由也好,都要天天去赢取,这才有资格去享有它。   · 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闪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   · 智慧只能在真理中发现。   · 什么是最好的政府?就是指导我们自己去治理自己的政府。   · 智者和愚人都没有害,最危险的倒是智愚参半。   · 一个杰出人物受到一伙傻瓜的赏识,是可怕的事。   · 如果一个聪明人干了一件蠢事,那就不会是一件小小的蠢事。   · 蠢人总是提出千百年前的聪明人已经回答了的问题。   · 身体对创造力至少有极大的影响。过去有过一个时期,在德国人们常把天才想象为一个矮小瘦弱的驼子。但是我宁愿看到一个身体健壮的天才。   · 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   ·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都是对真理的热爱。   ·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 我爱你,与你无关。   · 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   · 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

回答(2):

(德)歌德

回答(3):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

回答(4):

歌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