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二学生,应该如何调节时间呢!

2024-11-30 23:32: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高二----人生转折期的心理调节每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们回首自己的高中生活时,常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上高一时,觉得新鲜,忙着适应;高二没好好学,忙着玩了;高三知道学,想学,又来不及了。”从学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高二是高中生活的关键,高二年级可以说是高中三年中最难把握的一年,她没有一年级的新鲜感也没有三年级的紧迫感,刚升入高中一年级时彼此不很熟悉,要交新朋友,要适应高中生活,要找到在新集体中的位置,这一切都做的小心翼翼;高三时由于高考的迫近,外界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对高考的思考又让他冷静下来,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高一下半年和高二年级,学生在班级的位置大概确定,距离高考又遥远,同学之间也特别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做法都产生了,是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因此高二的学生的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已基本形成,与成绩的关系极大。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有足够的理智认识的。那么我们要让他们清楚看待自己,明白情绪、情感、个性与学习、与自己的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让他们清楚周围的同学,看看成功的同学,从同学的成功中得到启发,自觉地加强自我管理,积极地互相管理。高二学生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更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哈市某重点中学高二的一位女学生,品学兼优,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好干部。上半学期由于怀疑身体有病,逐渐产生厌学念头,即便如此,期中考试还是取得不错的成绩。可期中考试之后,情况逆转直下,上课经常处于身在教室心在神游的状态,学什么丢什么。结果是期末考试成绩相去千里,处于全级倒数之列。目前,身体经医生诊断是没有什么大碍。但因为前段时间已经荒废了学业,导致这个学生产生了恐慌情绪,觉得学习再也跟不上,整天在家以泪洗面,一方面沉湎于过去作为尖子生的感觉,一方面又对未来失去信心。母亲带着学生来到哈尔滨分校寻求帮助,和这个学生接触的起初我从周围环境入手跟她谈话,从谈话套出她内心想法而且选择多用问句,没有告诉她你应该怎样怎样,而是从问题中引导她思考自己的做法思考自己的处境,而且有时候这样的学生所患的心里疾病属于癔症,就是没病总觉得自己有病最终目的是想要去逃避困难,后来我知道就是因为家人或周围朋友对其重视不够,她想引起她人注意。我们从心理上面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1、学会科学的自我定位,树立自信心。要正确认识初中成绩与现在成绩的关系,在初中优秀的学生并不必然的表示高中仍然会如此的优秀。在高中要想继续做一个优秀的学生,那就将如打江山一样,需要重新打拼。没有必要背上过去辉煌成绩的沉重的思想包袱。2、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帮助他们尽快地完成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转化。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理论性增强。初中不少知识仅要求作初步的了解,只进行静态性研究,强调直观形象,而高中则要作本质、动态、定量的研究,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强。(2)、知识量增大。各学科不仅难度增大,知识内容的“量"、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急剧增加。(3)、综合性增加。高中学习中,要解决任何一门学科的问题,都不是单纯地直接运用一种知识一种技能所能完成的,它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在阅读、写作(表达)、思维、计算和实验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初中的要求提高。(4)、系统性增强。高中课程要求经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一如果没有做到,到了高二更是应该立即完善这个过程。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愉快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化学的概念与原理抽象程度高,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解释化学过程的微观实质,展示化学思维的形成路径,描述化学思想的产生,化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可以弥补化学学科传统教学的一些缺憾。高一教材中电离理论和化学键理论都很抽象,不好理解,有了多媒体,问题迎刃而解,精彩的课件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陡然提高,也增强了学好化学的自信心。4、调低期望,缓解压力,摆正心态,快乐学习对普通校的学生而言,不要把目标一定定位在考大学上,学会以前不会的知识就是最大的收获,只要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进步就好。让他们确立其适合自己的目标,有目标有理想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改变他们自我绝望。5、建立经常性的家校联系制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教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沟通,变“告状”为“沟通、报喜”,将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双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向家长报喜,给家长一份惊喜,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缓解家长与学生的心理压力,也是为学生营造各种良好学习氛围的必要条件。学生是否能够以健康的心态迎接他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乃至人际交往,引导学生群体良好心理状况的形成,矫正学生个体不良行为,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从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与理想学习成绩的良性互动状态。这是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因而我们不能够忽视心理调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