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时,德军也有外籍军人?

2024-12-04 16:13:5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楼所说得就是党卫军第五“维京”师,首任师长菲利克斯-斯坦因纳。
二战中德国国防军的外籍兵不是很多,因为毕竟是国防军,要以本国人为主,即使有些外籍兵(大多出现在战争后期兵员短缺期间)也是非计划的临时征用,充当炮灰。
但纳粹德国的另一支武装力量党卫军确实有组织有计划的并且在战争爆发前(当时还是党卫队)就逐步筛选吸收由所谓纯“雅立安”血统的外籍志愿者。因为遵循的是民族纯粹理论,所以其招收对象也就不局限于德国国内,而是遍布于整个北欧与西欧地区,后来甚至扩大到南欧乃至北非地区。
在二战中,通敌仍然被视为对国家民族在道德和良心上的背叛而普遍受到各国谴责,但无论承认与否,有一个事实是存在的,在欧洲那些被纳粹德国占领的国家中,有数以千计的青年志愿为纳粹服务,进入武装党卫军服役。战争刚开始时,这些志愿者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到战争末期,在党卫军各级部队中,外籍志愿兵数量甚至超过了德国人的数量。这些青年志愿者中大多数人都对本国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感到失望,试图为自己漫无目的的生活寻找新的起点。
武装党卫军在战争期间组建的38个作战师中,有20个由外籍志愿兵组成的,在那些以德国人为主的党卫军师中,也不时能看到外籍兵的身影。通常来说,这些外籍部队战斗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到了战争末期组建的大多是乌合之众,但也有部分志愿兵部队的确是战斗力强劲的精锐之师,其中以第一个外籍志愿兵师“维京”师最为突出。
“维京”师以武装党卫军最早的团级部队之一,“日耳曼尼亚”为基础,吸收来自丹麦,挪威,荷兰和法国等西北欧国家的志愿兵组建而成。自1941年6月22日参加“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维京”师就一直在战斗最激烈残酷的冬线战场作战,创造了相比其他王牌部队毫不逊色的战绩,是公认的党卫军主力作战师之一。由于构成的特殊性,“维京”师在后世成为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无论或褒或贬,“维京”师以其狂热的战斗意志,九死一生的战斗经历,在二战的历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战争中,许多外籍志愿兵与德军官兵一样都在远离祖国的寒冷地狱中遭遇了可怕的命运,不是在战争中被卡车轮胎或坦克履带碾成肉酱,就是被起火燃烧的战车喷出的烈焰吞噬了。更不要说还有许多俘虏战后死在了苏联的战俘营里。普通人对这些人的同情往往会在他们了解了党卫军(包括“维京”师的多个下属部队)在东线的暴行后有所减弱。
对于那些外籍志愿兵,历史应该有个可观的评价:对于那些梦想着为他们祖国赢得一个光明未来的人,以及那些为了追随理想无私地加入党卫军的人,虽然当时很不幸地被纳粹的宣传误导了,从他们的牺牲精神上不难看出,这些人甘愿为了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回答(2):

有些国家对苏联非常痛恨,所以和德国人一起打苏联人。

回答(3):

党卫军维金师就是外籍军团 战斗力极强 都是外国信仰纳粹的极端分子

回答(4):

随着战事进行,本土士兵大量消耗,不得已,才招募其他国家的人当兵

回答(5):

德国本国的兵源肯定是不足以支撑它漫长的战线的,必然会招募一些占领地的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