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024-11-23 22:18:3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这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上对于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结构的材料的要求。

抗拉强度即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符号为Rm(GB/T 228-1987旧国标规定抗拉强度符号为σb),单位为MPa。

扩展资料

抗拉强度的实际意义

1)σ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但这种承载能力仅限于光滑试样单向拉伸的受载条件,而且韧性材料的σb不能作为设计参数,因为σb对应的应变远非实际使用中所要达到的。

2)对脆性金属材料而言,一旦拉伸力达到最大值,材料便迅速断裂了,所以σb就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用于产品设计,其许用应力便以σb为判据。

3)σ的高低取决于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在屈服强度一定时,应变硬化指数越大,σb也越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拉强度

回答(2):

这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上对于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结构的材料的要求,这是强条!简单说就是抗震的结构需要有一定的延性而忌讳脆性,砼构件中,混凝土是脆性的,只有靠钢筋来提供延性。需要钢筋达到屈服强度时有明显的拉力变形,让结构在地震中有一个裂而不塌的过程。

金属由均匀塑性形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抗拉强度即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

扩展资料: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

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对于脆性材料和不成形颈缩的塑性材料,其拉伸最高载荷就是断裂载荷,因此,其抗拉强度也代表断裂抗力。对于形成颈缩的塑性材料,其抗拉强度代表产生最大均匀变形的抗力,也表示材料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极限承载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拉强度

回答(3):

“强屈比”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应小于1.25好理解,是为了保证钢材有足够的强度和延展性。
“超强比”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因为屈服强度实测值过大可理解为超筋,超筋也属于脆性破坏,没有预兆。
故在强调钢筋延展性的情况下也不能发生脆性破坏。

回答(4):

这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上对于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结构的材料的要求,这是强条!简单说就是抗震的结构需要有一定的延性而忌讳脆性,砼构件中,混凝土是脆性的,只有靠钢筋来提供延性。需要钢筋达到屈服强度时有明显的拉力变形,让结构在地震中有一个裂而不塌的过程。假如钢筋从屈服到极限区间很短,这不就成了脆性材料了吗?
不求钢筋太强硬,达到要求就行,但要钢筋更柔韧!

回答(5):

1.25的规定为了保证钢筋有足够的延展性
1.3的规定为了防止钢筋混凝土构件发生脆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