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初中地理》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He4QzHkLetq4Oy29UTvlw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囊括80%考点!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比较吃力,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二、陆地和海洋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三、天气与气候
1.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四、居民与聚落
1、有关人口的几个概念:
A、出生率:一年内出生并存活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B、死亡率: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C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解释】
(1)学科名,见"地理学"。同"地理学"定义: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并在各层次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许多学者把经济地理从人文地理中分离出来,这样地理学就分为三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
(2)古代"风水学"的别称,是古代学者研究"天人合一"之道作用于地球表面或地球内在系统的理论。目前有大量古书传世,皆名为"地理",《地理琢玉斧》、《地理啖蔗录》、《地理五诀》、《地理四弹子》、《地理囊金》等等古书皆是风水名著,此处的"地理"皆是风水的别称。
八上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一、 位置:半球(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优越性(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北温带、少热带、没寒带)-----海陆兼备
二、 国土辽阔: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三、 中国的四至:东----乌苏里江,南----曾母暗沙,西---帕米尔高原,北---漠河
四、 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3、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
五、 民族:56个(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六、 民族的分布:汉族遍及全国,以东部,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七、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 地形、地势
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为三级阶梯
一级: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一级、二级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级: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盆地,云贵、黄土、内蒙古高原 二级、三级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级: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平原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盆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山地 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等
丘陵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两广丘陵
二、气候
气温:南北差异(纬度影响) 冬季----差异很大
夏季-----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降水:东西南北的差异 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复杂多样:除上述三种外,还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河流和湖泊
内流河-内流区-内流湖-咸水湖 我国最大的湖(青海湖)
我国最大(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外流河-外流区-外流湖-淡水湖 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我国最大的外流胡—鄱阳湖
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京杭运河
黄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 呈“几”字形 注入渤海
长江 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各拉丹东峰 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注入东海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森林、土地、矿产、水等
2、自然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
3、评价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水资源: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6、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少
空间上:南丰北缺
7、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长江水系)、节约用水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现代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2、分布: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
3、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南北干线-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
东西干线-陇海-兰新线、京包-包兰线
二、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1、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2、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3、生态农业(桑基鱼塘、沼气)
八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地理区域类型多种多样:行政区域: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区)
自然区域:地形区、气候区等
经济区域:工业区、农业区、经济特区等
气候 气温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降水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南北方的分界线
一月0℃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南北方的差异
分界线 气温 降水 植被 农业
南方
秦岭--淮河
一月0℃以上 800mm以上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田:水稻、甘蔗、油菜
(一年二至三熟)
北方 一月0℃以下 800mm以下 温带落叶阔叶林 旱田:小麦、甜菜、花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0
住宅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交通 水运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陆运
干旱的西北地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我国之最 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高寒的青藏地区:世界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资源 (拉萨)--“日光城”
我国的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 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牧区 细毛羊
青海牧区 牦牛、藏绵羊
西藏牧区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1、北京---(北方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面向渤海。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人民大会堂
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
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名胜古迹:长城、故宫、周口店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
2、香港和澳门:(南方地区)
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端、珠江口东西两侧(东--香港(深圳),西--澳门(珠海))
人多地狭 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1997.7.1回归 上天—建高层建筑
下海—填海造陆
澳门: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1999.12.20回归
3、台湾省: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方的海洋中。
北—东海、南—南海、西—台湾海峡、东—太平洋
台湾岛(我国最大的岛屿)、钓鱼岛、澎湖列岛组成。
台湾岛的美称:祖国的宝岛、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水果之乡、樟脑王国、海上米仓、东方甜岛。
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加工贸易经济)
4、新疆: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西北地区)
地形:“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昆仑山)
(两盆指: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多种瓜果
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绿洲);引水工程:坎儿井;
油气资源:西气东输(上海---轮南)
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利于瓜果着色
夏季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稳定灌溉水源------优质棉花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一、珠江三角洲:
1、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模式“前店后厂”
3、我国的四大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上海是沪宁杭工业基地的核心,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沪宁杭地区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地区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二、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南部(傣族为主)
旅游资源丰富 动植物资源丰富 望天树、板状跟、绞杀植物、独木成林
“热带动物王国” 绿孔雀、亚洲象等
多样的民族风情 傣家竹楼、泼水节、孔雀舞等
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海南省和西双版纳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一、黄土高原:1、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2、是世界上黄土堆积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3、景观:黄土梁、黄土塬、黄土峁
4、自然灾害:旱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塌陷。
二、长江沿江地带:1、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
2、以长江为轴线,形成“H”型经济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通过南北之流和南北铁路干线向南北方向辐射。
四个特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并以它们为中心形成三大火炉(除上海)
长江上、中、下游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汽车工业走廊”雏形。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
本身是word文档 表格复制不了 所以有点乱 如果想要文档 把邮箱留下可以发给你 希望采纳
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陆地和海洋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3.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4.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我空间复制的 好心帮你 不要QQ业务
5.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3.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4.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居民与聚落
1、有关人口的几个概念:
A、出生率:一年内出生并存活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B、死亡率: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C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2、世界人口的分布: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或极端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
3、不同的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介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4、世界的语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主要在中国、东南亚等地使用;英语主要在欧洲的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及亚洲的印度等国使用;法语主要在法国使用俄语主要在俄罗斯使用;西班牙语主要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使用。阿拉伯语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中使用。
5、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它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6、乡村和城市:我们把人们集中居住地称为聚落。一般说来,聚落可以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
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
一、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的总体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2.中国气候
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性显著,夏季普遍高温,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寒冷干燥,南方温和少雨。
3.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南方地区 长江、珠江: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夏季形成汛期,水量丰富
秦岭—淮河以北黄河、海河、辽河: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夏季形成汛期
东北地区 黑龙江、松花江 含沙量较小,结冰期长,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水量丰富
西北内陆 塔里木河 含沙量小,多季节性河流,夏季流量大
4.自然资源
(1)特点: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2)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
二、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1.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分析
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1)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发展农业条件整体良好;(2)北方适宜发展旱田农业,但常受春旱的影响;(3)南方水源充足,适宜发展水田农业,但受伏旱天气影响;(4)西北内陆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5)青藏高原则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2.我国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分析
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工业部门、工业布局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海运输方便,有利于同各个友好国家往来,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联系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交流。
(2)当地及其邻近地区资源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地区多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4)四个基地中有不少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三、中国四大地区的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 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汾河 谷地、渭河平原 ;气候类型及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方地区: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南岭、珠江三角洲、雪峰山、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武夷山、台湾山脉、巫山、横断山;气候类型及特征: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西北地区: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气候类型及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青藏地区:地形区: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气候类型及特征: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农业:北方地区:有利条件 平原面积广大;雨热同期 地势东西差异大;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冬温0℃以上,作物生长期长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间长
不利条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多低产田;热量有限,全年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 山区面积大;夏季易出现洪涝、干旱 降水不足;严重干旱,水源有限 热量不足
主要农产品 东北: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华北平原:冬小麦、花生、棉花
黄土高原:谷子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油菜、冬小麦、棉花、柑橘、茶叶
四川盆地: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籽、柑橘
华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 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
工业 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工业基地(钢铁、机械、化工、船舶、汽车、机电)、京津唐工业基地(钢铁、石化、制碱、煤炭)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高精尖产业、能源、钢铁、有色金属
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
西南地区:钢铁、有色金属、机械、煤炭 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西宁(毛纺)
拉萨(皮革、毛毯)
林芝(毛纺)
环境问题 东北:黑土流失
华北:旱涝、风沙、盐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红壤改造
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重建西部生态环境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