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著名诗歌及诗歌背景

急急
2024-11-22 13:09:0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第十四讲

辛弃疾和豪放词派

辛弃疾的“英雄之词”

“别立一宗”的稼轩词

辛派词人

南宋前期,由于时代的巨大变动,从广大民众到士大夫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都发出了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强烈呼声。这种精神反映到文学作品里来,就汇成了爱国主义的主流,一向以抒写个人生活情感为主的词,也开始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以辛弃疾为主的豪放词派上承苏轼,以南宋初一些中兴名臣为之先驱,以陆游、陈亮等爱国志士为之羽翼,代表民族的正气,唱出了南宋前期的时代最强音。到南宋后期仍不乏有力的继承者,其余波一直影响到宋末元初。

一 辛弃疾的“英雄之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与一般的文人词客不同,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年轻时在北方组织了一支抗金义军,参加农民领袖耿京的队伍,后来耿京被叛徒出卖,他赤手空拳率领五十骑,在五万人的敌营中缚取叛徒,并号召上万士兵反正,带领他们投奔南宋。他为朝廷上《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符合强弱消长之势的北伐方案,也表现出他善于用兵的远见卓识。但在主和派得势的南宋小朝廷,他得不到重用,只在建康、江西、湖北、湖南做过几任地方官。政治地位十分孤危。从43岁起,闲居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二十年中被弃置不用。中间仅一度担任过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64岁时重被起用,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但不久又被罢免。只得再回铅山赋闲。四年后赍志而没。有《稼轩词》。

一生不平凡的经历加上政治上遭受的压抑,使辛弃疾在词中充分表现了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和刚正之气。他的词数量很多,今传六百二十多首。内容广阔,题材多样,吊古伤时,谈禅说理,评论政治,歌咏山水,无所不写。主要反映了以下几方面的思想感情。

首先,抒写热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以及英雄失路、有志难成的忧愤不平:英雄主义精神是辛弃疾词的基调。他力求把爱国壮志化为战斗行动,在统一祖国的不世功业中,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对于自己挽回国家命运的才能充满了信心:“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在《水龙吟》一词中,他借祝寿抒写了自己报国的雄心: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1〕,可怜依旧!夷甫诸人〔2〕,神州沈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荫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犇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这首词题为“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岁”。韩尚书即韩元吉,号南涧。宋孝宗时官至吏部尚书,也是主战派。甲辰岁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辛弃疾这时45岁。开头用晋元帝南渡建立东晋的典故,直率地道出他对南宋政权缺乏经纶之才的失望。因而慨然以万里平戎的功名自许。尽管被劾落职,他仍然以“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己任。这种强烈要求建立功名的愿望并非尽出于个人立身扬名的动机,而是以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为出发点的。他在许多作品中表现了无法忍受南北分裂的痛苦心情和对北方故土的深切怀念。《贺新郎》(送杜叔高):“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著名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追怀南宋建炎年间金兵追击隆裕太后直到江西造口(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的往事,想到中原至今尚未恢复的现实,即景抒情: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在今赣州市西南,赣江经过台下向北流去,与袁江合流的地方名为清江。词人想到江水中流淌着无数逃难行人的泪水,感慨南宋小朝廷经过几近灭亡的颠沛流离,尚不思恢复。遮断人们遥望长安视线的青山,就像阻拦恢复大业的种种障碍。词人虽然坚信人们向往统一的心愿像江水东流一样无法遮断,但是深山里传来的鹧鸪声,仿佛又在提醒着目前“行不得也哥哥”的艰难处境。

在主和派的压制下,辛弃疾渡江南来的理想逐渐幻灭,因此更多的词抒写了壮志难酬的苦闷。驰骋沙场的愿望只能在对从前战斗生活的追想中实现。《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4〕,五十弦翻塞外声〔5〕,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6〕,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以飞快的节奏将当年率领部下宿营练兵、跃马横戈的战斗生活写得龙腾虎跃,气势如霹雳闪电。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醉梦中的回忆。了却恢复大业、名垂青史的幻想被年华老大、不受知遇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7〕。燕兵夜娖银胡ttt 〔8〕,汉箭朝飞金仆姑〔9〕。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宇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词题说:“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写的是怀念昔日带领上万士兵投奔南宋,突破金兵封锁的激烈战斗场面。然而空有恢复的雄谋大略,却只能在归耕生活中消磨岁月:“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青苔”(《水调歌头》)。“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满江红》)。辛词里这种感情炽烈、踔厉风发的英雄气概,与他一生立身行事相表里,是他一生肝胆的写照,而他到迟暮之年仍不能实现自己恢复中原之志的悲剧结局,又使这种豪语壮气中充溢着郁怒悲凉的情绪,从而形成了辛弃疾“英雄之词”悲壮激烈的独特基调。

其次,辛弃疾在一些词里委婉地讽刺了南宋君臣苟安求和、屈辱妥协的腐朽本质:辛弃疾是北人南下,没有政治背景,处境孤危,因而常用比兴和历史典故含蓄地讥刺朝廷的投降政策。“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水龙吟》)挖苦南宋君臣只是些苟安求和的庸碌之辈,找不出几个经邦济世之才。他多次把主和派比做西晋清谈误国的王夷甫(王衍),借两晋故事揭露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陆沉,几曾回首?”(《水龙吟》)“叹夷甫诸人清绝!”(《贺新郎》)虽然长安父老盼望恢复,可是和议派只会像王夷甫那样清谈误国。“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他感叹像汉代萧何追韩信那样重用创业之才的历史再不会在今天重现:“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贺新郎》)。他反用蒸王派郭隗求千里马的故事,指出汗血宝马被用来拖笨重的盐车,千里以外来投奔的骏马变成一堆无用的骨头。他讥讽南宋偏安一隅是“剩水残山无态度”(《摸鱼儿》),将萎靡

胆怯、不思振作的主和派比做冻了的芋头和秋后摘剩的小瓜:“世上儿曹多蓄缩,冻芋旁堆秋瓞”(《念奴娇》)。这些讽刺虽较隐晦,但仍富于强烈的批判意义。

再次,由于辛弃疾一生中许多岁月在隐居中渡过,因此有很多作品抒写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流连诗酒、啸傲溪山的情怀:辛弃疾在42岁时因言官弹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带湖,二十年内闲散在家。其志其情虽始终不在松竹鸥鹭,但长期闲居的生活也使他出色地描绘了一些清新活泼的田园风景画。如《丑奴儿近》:..............................

还有很多请你自己看吧:
http://210.46.97.179/cyjy/carve/book/ts/14.asp

回答(2):

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
柳因何事翠眉颦。
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
闲愁闲恨一番新。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
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
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
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
一身都是愁。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
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
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
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阮郎归
耒阳道中

山前灯火欲黄昏。
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
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
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
儒冠多误身。

太常引
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西江月
以家事付儿曹,示之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
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
管竹管山管水。

鹧鸪天
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
桑麻长过屋山头。
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
去年溪打那边流。
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
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
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玉楼春
戏赋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
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鹊桥仙
山行书所见

松冈避暑。
茅檐避雨。
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
西家归女。
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回答(3):

http://baike.baidu.com/view/2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