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豹式坦克
Ⅴ号“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苏德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德国原有坦克战术性能偏重机动性,不太重视火力和防护,在“闪电战”运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进入苏联战场,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Ⅰ、Ⅱ、Ⅲ、Ⅳ号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临被动挨打的地步。除加紧改进Ⅲ、Ⅳ号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将领在1941年底的时候强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驰、MAN等公司研制30吨级坦克以对抗T-34/76。
奔驰公司先后研制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车,但由于和T-34/76过于相象,以会导致战场识别困难的理由都被否决。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车,和奔驰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而后MAN公司的设计最终获得批准。VK3002原型车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样置于车体前部,但后来生产的炮塔都置于车体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拥有更长的火炮身管,具备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优势。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产型投产,被定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厂。此时的豹式以远远超出原先设计要求的30吨级,前装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为80mm,坦克全重达到了44吨。“黑豹”与先前的德国坦克截然不同,最先采用了倾斜装甲。豹式坦克采用了660mm宽履带,强力的发动机(从D2开始更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 230P30发动机,此发动机成为豹式的标准动力装置),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厂,德国的“堡垒作战”一推再推,终于在1943年7月5日开始。好容易积攒的250辆豹D(D1)型参加了这场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首日有192辆豹式参加了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战场上,豹D坦克暴露了机械装置严重不可靠,特别是齿轮箱的设计问题很难克服。豹D型只生产了534辆,而后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产,改进了不少机械问题,加厚了炮塔装甲,增加了两挺7.62mm机枪,产量为1768辆。1944年3月改进后的“黑豹“G型投产,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是豹式系列的数量最多的型号。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亲自签发命令,将PzKpfw Ⅴ号坦克定名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
豹式坦克的变形车主要包括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产量多达1750辆,是豹式变形车数量最多的一种。而赫赫有名的“猎豹”歼击车则有“二战时期最优秀坦克歼击车”的美称,火力堪与“虎2”坦克相比,装甲防护也超过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样出色的机动性,成为德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过“猎豹”产量只有382辆。
基本数据(豹式G型)
生产数量 D、A、G型共6042辆
长度(含炮管)/宽度 8.86m/3.40m
高度 2.98m
重量 45.5吨
乘员数 5人
发动机 Maybach HL230 P30 7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46km/h,越野24km/h
最大行程 公路200km,越野177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不明
燃料载量 730升
爬坡性能 30°
涉水深度 1.8m
越障高度 0.9m
越壕宽度 2.45m
主要武器 75mm KwK 42 L/70,备弹79-82发
辅助武器 3 X 7.92mm MG34机枪,备弹4200-4800发
德国虎式坦克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KRUPP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LEOPARD的设计。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KRUPP为POR.的VK4501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经过修改后被HEN.的VK4501采用。1941年中期,HEN.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H1型装备88mmKwK36L/56炮,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
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HEN.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1942年4月17日,生产出了它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个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RASTENBURG——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在测试期间,POR.的样车被淘汰,而HEN.的样车却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 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
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出现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 I”被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I”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重量:战斗全重57t;运输重52t
长度:炮管指向前方8.451m;炮管指向后方8.379m;不带炮管车体长6.280m
宽度:使用战斗履带车体宽度 3.560m;到外侧轮盘车体宽度 2.822m;战斗履带宽度 0.725m;使用运输履带车体宽度 3.230m;运输时到外侧轮盘车体宽度 2.622m;运输履带宽度 0.622m;车内自由宽度 1.800m;炮塔内自由直径 1.820m
高度:车全高 3.000m; 带车长指挥塔时炮塔高度 1.200m;火炮中轴线高度 2.195m ;地面至底盘高 0.470m
速度:最大速度 45km/hr ;持续公路速度 30km/hr;持续越野速度 20~25km/hr
行程:公路行程 120km;平均越野行程 80km
每百公里耗油量 :公路 450L ;越野 650L 油箱容量 540L
引擎:汽油机 型号 maybach HL210 P45 600马力(早期)maybach HL 230 P45 700马力(后期从车体编号250251开始)有8个前进挡,4个倒挡
推重比:13HP/ton
越壕宽:2.3m
越障高:0.79m
爬坡度:35°
涉水深: 1.7m
潜渡能力:4.0m
武器:88mm Kw.K. L/56 炮;MG-34机枪X 2(早期)MG-34机枪X3(后期);M.P. 冲锋枪 X1(在炮塔内部);烟雾发射器设备(早期)
弹药:穿甲弹和高爆弹 92发; MG-34机枪弹药 4500发 ; MP冲锋枪弹药 192发
观察瞄准设备:车长指挥塔, 炮手的T.Z.F.9b瞄准镜
无线电设备:超短波Fu.2接受器;超短波Fu.5发射器及接受器
炮塔俯仰角-10~+20
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又称五号坦克)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投入使用的一款坦克,它主要于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欧洲战场服役。它原本被打算用作为对抗苏联T-34坦克的武器,及取代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并与它们和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战,直至战争结束。而它亦被认定为德国在二战中最出色的坦克,并与苏联的T-34/85齐名。在1944年之前它被标识为五号坦克豹式,并被陆军部编号为Sd. Kfz. 171。在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下令它改称“豹式坦克”。
虎式坦克:在隆美尔的一次战役中 用88毫米的高炮围攻英军坦克,之后德国将88毫米高炮装在坦克上。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 “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虎王”重型坦克采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时,它也体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征,首先是它采用了两种新型炮塔,一种是亨舍尔公司(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炮塔,一种是波尔舍公司(韦格曼公司制造)的。“虎王“坦克装备一门KwK 43/L71型88mm加农炮,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长6.3m,它能在2000m的距离上直接击穿美制M4“谢尔曼”坦克的主装甲,所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不仅是“谢尔曼”坦克,它几乎可以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虏伯公司曾打算让所有的“虎王”坦克换装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径的KwK L/68火炮,不过最终没有实现。“虎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正面装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较大提高。成为盟军的一种很难对付的坦克,仅有一些火炮在较近的射击距离上可以对它构成威胁。不过“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国重型坦克一样,弱点在于它的机动性能。由于它的全重很重,单位功率较低,且行动装置也经常出问题,所以这成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环节
Pzkpfw-Ⅴ型“黑豹”中型坦克
Ⅴ号“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苏德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德国原有坦克战术性能偏重机动性,不太重视火力和防护,在“闪电战”运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进入苏联战场,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Ⅰ、Ⅱ、Ⅲ、Ⅳ号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临被动挨打的地步。除加紧改进Ⅲ、Ⅳ号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将领在1941年底的时候强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驰、MAN等公司研制30吨级坦克以对抗T-34/76。
奔驰公司先后研制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车,但由于和T-34/76过于相象,以会导致战场识别困难的理由都被否决。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车,和奔驰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而后MAN公司的设计最终获得批准。VK3002原型车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样置于车体前部,但后来生产的炮塔都置于车体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拥有更长的火炮身管,具备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优势。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产型投产,被定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厂。此时的豹式以远远超出原先设计要求的30吨级,前装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为80mm,坦克全重达到了44吨。“黑豹”与先前的德国坦克截然不同,最先采用了倾斜装甲。豹式坦克采用了660mm宽履带,强力的发动机(从D2开始更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 230P30发动机,此发动机成为豹式的标准动力装置),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厂,德国的“堡垒作战”一推再推,终于在1943年7月5日开始。好容易积攒的250辆豹D(D1)型参加了这场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首日有192辆豹式参加了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战场上,豹D坦克暴露了机械装置严重不可靠,特别是齿轮箱的设计问题很难克服。豹D型只生产了534辆,而后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产,改进了不少机械问题,加厚了炮塔装甲,增加了两挺7.62mm机枪,产量为1768辆。1944年3月改进后的“黑豹“G型投产,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是豹式系列的数量最多的型号。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亲自签发命令,将PzKpfw Ⅴ号坦克定名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
豹式坦克的变形车主要包括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产量多达1750辆,是豹式变形车数量最多的一种。而赫赫有名的“猎豹”歼击车则有“二战时期最优秀坦克歼击车”的美称,火力堪与“虎2”坦克相比,装甲防护也超过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样出色的机动性,成为德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过“猎豹”产量只有382辆。
基本数据(豹式G型)
生产数量
D、A、G型共6042辆
长度(含炮管)/宽度
8.86m/3.40m
高度
2.98m
重量
45.5吨
乘员数
5人
发动机
Maybach HL230 P30 7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46km/h,越野24km/h
最大行程
公路200km,越野177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
燃料载量
730升
爬坡性能
30°
涉水深度
1.8m
越障高度
0.9m
越壕宽度
2.45m
主要武器
75mm KwK 42 L/70,备弹79-82发
辅助武器
3 X 7.92mm MG34机枪,备弹4200-4800发